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小標題一】天主教神父周景勳:我們來到你家 第一肯定是要尊敬你
【同期】天主教香港教區宗教聯絡委員會主席 周景勳 我們要進入文化之中,進入社會之中,既然你進入社會的話,你就要紮根這邊,如果你不紮根的話,你怎麼留下來,所以本源很重要,香港這個地方本源就是(它是)我們中國的。既然我們教會來到中國,我們就紮根在中國,這個是本位化的開始,中國化也從這邊出來。所以從利瑪竇開始,我們一直在文化之中找這條路,要做中國神學,中國靈修,這個都是一直在做的了,以前在做,現在還是在做。 我們舉個例子,如果我要進入你家,我應該怎麼樣對你呢?我對你應該尊敬一點,對不對?我進到你家的話,我說這個家我不喜歡,我就把他破壞,可不可以?當然不可以,香港也是屬於中國的家,我來到這邊我就要適應這個家,這個家講的是中文,你就要講中文,你為什麼要改變成英文?我(香港人)要學英文,因為我願意跟你交流而已,我學好英文跟你交流讓你可以了解我。小小的例子我們就很清楚,所以我們外國神父來到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好廣東話,你不學廣東話,你別說你要去工作。這個是最基本的,所以天主教那些神父廣東話都很了不起,真的。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進入文化之中。很多老的義大利神父,他們來到這邊他不走了,他不願意走,因為他說這個是我家了,他講的是一口流利的中文,所以這個是我們天主教要進入文化的第一個基礎。除了這個還不夠,我們要對整個民情要了解,你要跟大家一起,進入吃的文化、生活的文化裡面。除了這些,那些外國人還覺得不夠,我們自己剛來的時候就發現中國文化很重要,我們中國有5000年歷史文化,我們需要這樣做(了解中國文化),所以整個教會來到香港的時候,我們儘量就希望西方的東西有了,我們中國的東西也有,我們講要去融合它,這個是我們要做的。 【小標題二】佛教寬運法師:佛教早已中國化 【同期】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寬運法師 佛教它發源於印度,但其實佛教早就中國化了。我們中國裡頭有南傳的雲南的上座部佛教,西藏有藏傳佛教,我們北傳佛教菩薩道的精神就在中國。特別是佛教到了中國以後傳到越南,傳到朝鮮,傳到日本,以及我們兩岸四地,其實佛教已經中國化了。 我們經常說在隋唐的時候,八宗就已經形成了,而且佛教的禪宗太極大師說了,中國佛教的特質就是禪,所以說禪和以前的四禪八定是不一樣,禪宗講的是我們中國的禪,所以說這都是純中國化的。這一點上香港佛教就比較特別了,因為南北朝佛教就傳入香港,當時有杯渡禪師,其實青山寺、靈渡寺,還有我們香港的凌雲寺,這三個都是古廟。但是真正佛教在香港的發展是1949年以後,很多大德高僧來到香港,所以說我們有覺光長老、永惺長老、洗塵長老、智慧長老、寶燈長老等等的大德長老,早期我們還有像筏可老和尚優曇法師,他們都對香港作出貢獻。 【小標題三】基督教長老馮少雄:中國人重“情”也重“和” 所以不同宗教能共融 【同期】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義務總幹事 馮少雄 從宣教士來到香港以後,可以說中國化已經進行了,因為我們很多詩歌我們很多典籍也是用中文的,特別是詩歌方面,我們已經採用了很多中文,到現在為止,我們很多的詩歌都是本地的,是用我們自己的三個人來創作這個詩歌,所以中國化議題來到香港以後一直在進行當中。 (香港)這個地方能夠有那麼多宗教,能夠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我相信這和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分不開),我們中國跟外國有些不同,我們是看重情感的情,我們對我們的土地,我們對我們的歷史,我們對我們的眾生都有這個情。 當我們看到唐詩宋詞的時候,雖然是很多年以前的詩,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今天還有(同樣)感受,就是這個情,所以我們中國人對這個情看得很重,我們以和為貴,所以我們不同的宗教能夠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可以有很多的溝通,很多交流。 【小標題四】道教道長梁德華:認識自己的文化是每位教徒要守的本分 【同期】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 “中國化”有雙重意義。第一,讓國民認定自己的國籍,(認定自己)是中華民族。第二,中國本土的宗教是道教,在宗教的思想和信仰裡,一個是民族,一個是文化,在我們中華民族,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要守的本分,應該要認識(自己)的文化。 一切的基礎有兩點,第一,在信仰裡面,作為一個信徒,怎麼樣貢獻自己,從宗教裡面為我們的民族、為國家、為傳統文化(而付出),通過宗教裡的戒條、戒律,將自己修行好繼而去渡人。第二,宗教“中國化”更是提點(了解)我們自己本土的政策和文化,作為一個教徒應該知道如何去履行我們的責任,不偏離我們的國策。 記者 陳爍 董鈺婕 張琦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