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講壇】醫學院院長忠告:有“長新冠”這些症狀要及時求醫! 【解說】新冠疫情已經於全球流行兩年餘,目前雖已逐步緩和,但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威脅似乎並不那麼容易結束,新冠症狀可能會在新冠康復者身上持續,因此科學家們開始關注“長新冠”的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佈的臨床定義,新冠康復者出現持續而無法解釋的徵狀,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兩個月,也可以持續數周、數月甚至長達一年。
【解說】在已逾百萬人確診的香港,會有多少人受“長新冠”的困擾?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向我們介紹道,中大醫學團隊跟進了300多位新冠康復者超過半年,發現每四名康復者中,便有三人患“長新冠”,占76%,“長新冠”問題不容忽視。 【同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陳家亮 “長新冠”是一種多器官的症狀問題,有些人是每一個器官都有問題,有一些人是比較著重於某一些器官,某一些系統的症狀比較明顯。如大家所說的腦霧,好像腦子突然轉慢了,好像腦子突然停頓了。有些人的症狀就在呼吸系統,好像覺得會氣促,整天會有一些乾咳,有些人就會感到四肢乏力。還有一些很常見的問題就是腸道不舒服。例如是消化不良的感覺,便祕、吐瀉的感覺很嚴重。 【解說】為何會出現這些“長新冠”症狀?陳家亮給我們舉了一個抑鬱症例子。研究發現,抑鬱症是由於大腦里缺少一種神經傳遞物質,俗稱血清素,但人體內90%以上的血清素是由腸道細菌產生的。“長新冠”是否也和腸道菌群失衡有關? 【同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陳家亮 我們的研究分析了超過1200個糞便的樣本,發現有“長新冠”的病人,我們分析腸道的微生態,他們會有一個很奇特的微生態失衡。由於他們腸道的微生態失衡,多了某些特別的惡菌,或者少了一些重要的有益的細菌,讓我們在腸道產生的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失去平衡,或者失去了這些物質,讓這些“長新冠”人士有這些持續的無法解釋的症狀。我們將“長新冠”分成不同的亞型,我們的研究發現,原來不同的亞型“長新冠”患者,他腸道里面的細菌失衡的形態也是有各自特色的。如果我們有辦法可以改善腸道細菌的失衡。那“長新冠”症狀就有希望逐漸改善。 【解說】陳家亮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長新冠”與感染病毒後症狀的嚴重程度有關,但感染風險在不同的變種病毒株中存在差異。 【同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陳家亮 我現在每個星期都會看一些患“長新冠”的新冠康復者,我發現有很多他們感染時的症狀非常輕微,短短幾天已經康復了,但之後“長新冠”的症狀卻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對他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的影響更大。(但是)omicron患者康復之後,他患“長新冠”的風險,相比delta的情況,風險是要低很多的。 【解說】利用腸道微生態獨特性,中大醫學團隊研發了微生態配方(SIM01),透過改善新冠感染者的腸道微生態,以降低他們得“長新冠”的概率。 【同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陳家亮 所有的新冠確診者入院開始,我們已經讓他們服用我們sim01的這個配方,我們發現給予他們服用的人士,我們跟進他們半年的時間,只有6%-7%左右的人會出現“長新冠”的症狀。另外的對照組,是他們由入院治療到出院都沒有服用這個配方的,四個新冠康復者中有三人出現“長新冠”的問題。 【解說】陳家亮提醒市民,若在感染新冠病毒康復以後,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應及時求醫。同時,他呼籲大家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因為接種疫苗不僅可以減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可以減少得“長新冠”的風險。 【同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陳家亮 如果患者在持續這種症狀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我覺得他應該要及早去求醫,去問醫生的意見,要弄清楚現在的不舒服,究竟是不是“長新冠”,還是因為我身體的其他疾病。關於我們如何可以更有效預防“長新冠”,所有的研究數據顯示。其實接種疫苗不僅可以幫我們大大減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還可以減少接著出現“長新冠”的風險。任何的事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我在這里呼籲大家,真的要及早接種疫苗。萬一真的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後,保持住自己的均衡飲食,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這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來預防“長新冠”。 記者 張宏斌 雷睿 趙蕊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