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糧食進口須更多元 確保中國人飯碗牢端自己手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4月22日電 美國近日對多個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包括中國。香港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近日表示,中美貿易戰將中美兩國的糧食貿易重要性帶到公眾眼前,指中國的大豆主要靠進口,相當一部分來自美國。認為隨著貿易戰惡化,中國的糧食進口來源必須更多元,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復活節假期期間,霍啟剛與一眾香港大學生前往北京展開“糧食安全教育”考察,了解糧食安全及國家現代農業發展。霍啟剛20日在社交平台臉書發文稱,由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將中美兩國的糧食貿易重要性帶到公眾眼前,也令公眾開始了解什麼是糧食安全。 以大豆為例,中國主要靠進口滿足需求,除從巴西及阿根廷進口外,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美國。隨著貿易戰惡化,霍啟剛強調,中國的糧食進口來源必須更多元,同時要加強糧食供應的產能、科技化,以及高質量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圖源:霍啟剛FB 此外,霍啟剛透露,此行亦拜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並參觀中糧集團總部。接下來,香港的同學們會到不同研究院及書院進行調研,也會前往江蘇省不同地方,走入農田及淡水養殖場實地了解農業及漁業發展。“這些對香港學生而言都是好難得的體驗,希望大家收獲滿滿,好好思考糧食除了‘粒粒皆辛苦’外,更加是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應對國內外各種挑戰的基礎。” 香港網友也在其帖文下方留言,形容這是“務實、有意義工作,影響深遠”,讓香港青年人知悉糧食安全並非隨手可得,是很有意義的安全教育與考察活動!也有網友認同指,“農業可持續發展,絕對是重中之重!” 大豆是中國養殖體系的核心支柱,主要用於榨油和飼料豆粕(豆粕佔畜禽飼料蛋白來源的90%以上)。2024年,中國大豆消耗量約為1.17億噸,其中超過85%依賴進口。 自2015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最主要的大豆供應國之一。但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到2024年,美國在中國大豆進口市場上的份額從40%大幅減少到18%。 今年4月,中國進口商從巴西採購了至少40艘貨輪240萬噸大豆。業內人士表示,這批大豆大多將在5月至7月出貨,採購量是中國月均輸入量的三分之一。 有美媒指出,中國近年來持續推動農產品進口多元化,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完) 【編輯:劉春】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