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頂尖智庫主任 香港大學教授李成:揮舞關稅大棒的美國如今很不好過 【同期】香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李成
與其說這場貿易戰是中美博弈,還不如說是美國跟全世界對著幹。 他是極其不靠譜的美國領導人,這是我們有生之年當中是第一次(見)。 他把美國的整個盟國的關係都搞壞了,這速度之快是令人非常驚訝的。 【解說】最近两周,美國總統特朗普“朝令夕改”的關稅計劃令全球經濟大起大落,各國商人都無所適從。從Tiktok到台積電再到墨西哥的水,特朗普希望以“關稅”為武器,逼迫全世界坐上“談判桌”,換取他想要的東西。但他真的能如願嗎?香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這一招看似掌握主動權,但實際上是讓自己在世界的地位變為“被動”,在國際國內的處境都不太好過。 【同期】香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李成 特朗普對全世界造成的這種非常混亂的局面,最終美國人在擔心美國會(因此)陷入很多的困境。美國的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會加劇美國的通貨膨脹。美國人尤其是勞工階級,本來以為特朗普的政策能够幫助他們,但是最後造成的是美國的通貨膨脹,造成了對整個國家的衝擊。同時在國際上他又得罪了他的盟國,無論是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還是歐盟的國家。在這短短時間當中,他把美國的整個盟國的關係都搞壞了,這速度之快是令人非常驚訝的。 【解說】两周過去特朗普似乎未等到他所想要的“妥協”。4月7日,特朗普稱,多達75個國家已向美國政府提出希望達成貿易協議。但截至目前,白宮仍拒絕提供已主動聯繫並提出關稅協議的國家名單。隨後,特朗普將火力全部對準中國,用高達145%的關稅希望等到中國的“電話”,誰知中國並未服軟,反而立即宣布對美商品徵收關稅升至125%。中國商務部上週在宣布最新關稅時表示,如果美國“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國商務部將“奉陪到底”。 【同期】香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李成 對中國來講,中國不怕,因為中國不是肇事者,有道理在中國一方。中國早就有所準備,內循環的比例從以前的30~40%增長到了60~70%,同時中國在幾年前就已經提出了中美關係並不是中國的戰略的重中之重,中國的外交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東南亞國家,轉移到了歐盟。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廣大的市場,中國的城市化的程度還有一些餘地,儘管中國的整個的GDP不像以前的這種兩位數增長,但是中產階級整個還在上升,中國儘管還是有貧富差距的問題,但是跟美國是遠遠無法比的。所以相比較而言,中國的處境要比美國要好得多,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領導人他能夠說如果你要談就談,當然貿易戰對雙方來講都是雙輸的,中國也不願意看到,但是美國它在不斷做這些非常不合理的舉措,所以中國就是所謂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所以說這也解釋了中國目前的一個戰略定位。 【解說】美國前財政部長拉裏·薩默斯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警告稱,美國政府近期的關稅政策已經讓其在全球廣泛喪失信譽,並表示當下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糟糕、最嚴重、最自殘式的”經濟政策。李成認為,從外交的戰略來講,“孤立”對大國來說沒有益處。但無論特朗普推出什麼對華政策,其根本原因都是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就算未來雙方的關係緩和,但“我們曾經熟悉的世界已經消失”。 【同期】香港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 李成 這次貿易戰,孤立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這一點必須搞清楚。從外交的戰略來講,對一個國家來講,尤其是大國來講,最怕的就是孤立。(可能)或者再過一個月再過兩個月,特朗普宣佈他要來訪華,而且跟中國人達成(合作)。這種可能性是挺大的。那麼就會發生一個戲劇性的變化,但是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特朗普改變了,是不是中美關係就會好?我認為不那麼簡單,我認為中美關係的惡化,是結構性的問題。就是美國認為中國對它是一個威脅,是一個挑戰,盡管這有沒有道理另外一回事情。同時美國覺得,全球化沒有給他們帶來好處,只是給中國帶來了好處,中國的中產階級從無到有,而美國的中產階級萎縮,這些觀點實際上都是錯的。還有就認為中國要取代美國,中國的制度性對美國形成了威脅,所以這些都是我說的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它不會短時間內消失而且實際上特朗普他本身的對華政策會受制於他的團隊,他們會造一些事件來綁架他的政策,這都是有可能。這也告訴我們,曾經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已經消失了,我們將進入一個非常多極化的,不確定的,非常混亂的一個階段。 記者 孫晉欣 陳爍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