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福州百年古昔蝶變重生 郭宅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分享到:
2021-03-15 17:20 | 稿件來源:中新網

【字號: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的郭宅博物館,在歷時一年多的修繕、裝修之後,3月14日正式對外開放。

  郭宅博物館(原名心遠廬)建於1920年,距今已過百年。這裏不僅走出了嘉裏集團董事長、香格裏拉酒店創始人郭鶴年,還培育了中國汽車工程領域的第一位院士,郭欽榮之孫、郭鶴年的堂侄郭孔輝。博物館的館名就是由華商領袖“亞洲糖王”郭鶴年題寫。

圖為郭宅博物館內景陳設--竹編工藝。陳儀 攝

圖為傳統拳法表演。陳儀 攝

  在揭牌活動現場,出生和成長在這座民宅的中國工程院郭孔輝院士特意錄制了一段視頻以表示祝賀。他提到,“心遠廬經歷過福州的兩次淪陷以及家鄉的光復和解放,如今年近九旬,有幸經歷並見證了心遠廬的榮辱變化和重新煥發青春,如今作為博物館繼續承載著家鄉的發展變化,作為家鄉銘記歷史,積澱文化,激勵後人的平台,終於有了她最好的歸宿……”。

圖為郭宅博物館外景。陳儀 攝

  走進郭宅博物館,仿佛打開了千年郭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一幕幕生動景象、一個個鮮活人物映入眼簾:從唐朝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功高蓋世,到明朝嘉靖年間十八勇士抗擊倭寇抵禦外侵,再到辛亥黃花崗起義三烈士舍身就義,又到抗日英雄郭奇珊英勇殉國,不禁感嘆郭氏兒女一脈相承的英雄氣概。

  郭宅博物館承載著千年古村落的歷史,它是每一個郭宅人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我們非常關心博物館的整個建館過程,這對我們鄉裏來說可是一件難忘的大事!”鄉民郭欽愈告訴記者,博物館記錄千年歷史,存下過去的記憶,涵蓋各項歷史成就,能讓年輕一輩更好地了解過去。

圖為郭宅博物館內景陳設。陳儀 攝

  博物館共有8個篇章,一樓是族裔賢俊篇,講述“郭”姓的起源、郭宅村歷朝的建制沿革、歷代名人誌士。二樓有文物古跡、家風家訓、興學重教和竹編工藝等4個篇章,介紹郭宅村內的30多處文物和歷史建築、郭宅人興學育才的故事以及郭宅非遺竹編工藝的發展史以及郭宅家風家訓和傳統文化。

  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黨委書記楊倫武表示,郭宅博物館現在作為北大清華校友活動基地,及古琴、竹編非遺等傳承基地。博物館將定期舉辦活動,讓群眾走進來,讓古昔活起來。希望把博物館打造成一張推介郭宅文化的新名片。

圖為竹編工藝展示。陳儀 攝

  以文脈為根,留住鄉愁,促進鄉村振興,是郭宅人的初心。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倉山區委書記蔡戰勝表示,豐富的鄉土資源承載著幾代人的鄉愁,是珍貴的歷史見證,本著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傳下去,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理念,倉山區將村博物館建設與文物及歷史建築的活化利用相結合,在盤活文化遺產的同時,為古建築註入新的生命。

圖為揭牌儀式。陳儀 攝

  近年來,福州市倉山區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保護活用古昔,守住文化“根脈”、留住鄉愁記憶上下足了功夫。截至目前,福州市倉山區已建成22座村博物館,既留住了鄉愁,展示了文化自信,也激發了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活力。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菲律賓“鬧海”戲碼不斷 是要試探中國海警新規底線?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讓科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應用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要“搶”人才 也要有舞台
聽澳門特首賀一誠談談什麼是“澳門的底氣”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 “機遇灣區”生機勃勃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