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親歷者揭秘人民大會堂背後故事 超17萬平方米僅10個月竣工

分享到:
2021-03-15 17:03 |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作為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獻禮,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國慶工程凝聚了無數大國工匠的智慧。3月8日,在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人民大會堂建造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人民大會堂作為十大建築中的重中之重,這座超17萬平方米的建築是如何建成的?10個月的工期如何提效保質?他們在現場揭開了這些秘密。

  從7萬到17萬平方米

  “1958年,我在北京建院當時的第一設計室工作……”時任人民大會堂建築工程設計組專業技術員、如今已88歲高齡的李國勝先生一開口,把時光拉回到了那個黑白照片中的年代。

  1958年8月17日,在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建設萬人大會堂。可是,萬人大會堂怎麽蓋?甚至沒有一份可以參考的資料。

  北戴河會議後,來自16個省市30多位建築師收到一份召集文件,於是,30多位建築師共聚北京來為人民大會堂做方案。一開始,提出的規模只有7萬平方米,一直到第6輪方案,趙冬日代表規劃局提出了15.8萬平方米的方案,被周恩來總理親自拍板:“就用這個!”後來,為完善使用功能,人民大會堂最終增加到超過17萬平方米。

  初步方案定下時,距離10月28日的開工日僅有一個月的時間。重擔交到了北京規劃局設計院(現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身上。“院裏頭非常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總工是張镈和朱兆雪,有一個三個人組成的結構領導組,其中一人是我部門的領導,我給他們當助手。”李國勝介紹,“常常連續兩個晚上加班,到了第三天下車都不知道在什麽地方了。”對於當年的辛苦,李國勝只用這一句話草草略過。1959年3月初,鋼結構部分的3600多張圖紙全部完成。

  “水天一色”的大堂穹頂

  馬國馨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建院顧問總建築師,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毛主席紀念堂等作品均出自這位大家之手。1958年,他還是一名高三的學生,曾參與到十大建築建設的勞動中。提起人民大會堂,馬國馨談起了關於屋頂“水天一色”的故事。

  “因為大會堂會議廳高30米,當時聲學專家認為體積太大了,要後面高前面低才行。”馬國馨說,但是根據周總理的要求,會議廳的屋頂需要做平。平的天花板和墻怎麽交接?為避免交接時硬棱的出現,周總理提出了“水天一色”的想法。設計方案新鮮出爐,穹頂與墻壁之間用圓角自然過渡,渾然一體,站在會議廳內,仿佛置身浩渺星空。

  馬國馨說,周總理事無巨細地關心著人民大會堂的建設,“比如五星擱在什麽地方?周總理就說要讓最底下這層擡頭能看見五星,這些設計考慮得非常具體。不僅如此,包括宴會廳怎麽上樓梯,怎麽休息,怎麽進來,周總理從宏觀到微觀都考慮得非常細致。”

  砍掉部分工程保證民生

  “當時十大建築數量比這個還多。”馬國馨回憶道,在一次會議上,周總理看到北京的住宅面積只有30萬平方米,為了解決民生需求多蓋住宅,若幹個大工程就要被砍掉。“當時十大建築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像國家大劇院施工圖、電影宮圖紙都做得差不多了,後來都停工了。”馬國馨說。

  人民大會堂的建設也將人民意見擺在了重要位置。不僅成立專家組來審查工程,還註重聽取青年的意見。“年輕人和我們的看法不一樣,要讓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學生來看,總結他們都提了什麽意見。大會堂外飾面的顏色,讓年輕人來看看同意什麽方案。”正因聚集民智,人民大會堂成為人民的大會堂,對人民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和推動作用。

  1959年9月30日晚,國慶10周年宴會在人民大會堂如期舉行,來自83個國家的外賓和海外華僑應邀出席。10個月內完成的奇跡工程,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民大會堂在保持原有風格的前提下進行了現代化維修改造,當年的建設故事已成歷史,而未來,人民大會堂還將繼續履行著它的使命,譜寫一輩又一輩建設者的故事。

視頻

更 多
23秒答對全部20道題目!國安問答挑戰賽的冠軍居然是......
小作坊到大公司的標誌是什麼?“大疆教父”李澤湘給出答案
【通講壇】特朗普說過 他當選後24小時解決俄烏衝突,能做到嗎?
李娜李小鵬與香港學生分享交流 欖球玩起來!
內地企業出海第一步 業內專家:強烈推薦來香港
選舉賭局 美國大選百年來首次!讓人神經緊繃的,還不止這些
鋸子也能做樂器?李克勤演唱會同款鋸琴演奏來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