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科學家發現1.1億年前“蟑螂親戚”分享到:
![]() ![]() ![]() ![]() ![]() ![]() 新華社3月3日電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德國、英國古生物學者最近在中國甘肅玉門發現一種1.1億年前的原始昆蟲——玉門鞘蠊。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玉門鞘蠊在分類學上與蟑螂、螳螂、白蟻有親緣關系,稱得上這些昆蟲的“遠古親戚”。 玉門鞘蠊的生態復原圖。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黎家豪繪制。 新發現的化石共有3塊,每塊化石上各有1只玉門鞘蠊昆蟲標本。形態上看,玉門鞘蠊頭部呈圓柱形,胸部近似方形,腿部粗壯,很像“迷妳版”蟑螂。但是它的身體表面分布有密密麻麻的小凹坑,這些凹坑大大加強了翅膀的硬度,因此玉門鞘蠊雖然長得像蟑螂,卻擁有甲蟲一樣堅硬的翅膀。 研究團隊還選取了玉門鞘蠊的72個典型特征,與36個昆蟲類群進行了分類學比對。結果顯示,玉門鞘蠊與現在的蟑螂、螳螂、白蟻等關系密切,可以認為是這些昆蟲的“遠古親戚”。 玉門鞘蠊化石標本。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在1.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玉門鞘蠊曾經遍布全球,興盛一時。但在隨後的2000萬年內,它們又迅速滅絕,銷聲匿跡。我們推測,玉門鞘蠊由盛轉衰,可能與當時全球的生物環境變化有關。這一時期,可以被它們食用的裸子植物大量減少,而金龜子、螢火蟲等‘對手’昆蟲又繁盛起來。玉門鞘蠊的生存需要逐漸無法滿足,最終被進化所淘汰。”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刊發於古生物領域國際期刊《遠古世界》。 玉門鞘蠊化石標本。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
視頻更 多
中通社專訪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政府與青年的溝通越来越緊密
港科大研全球最小手術機器人 未來的“醫生好幫手”
香港特區救援隊緬甸救災返港 李家超點讚:你們是全港市民的驕傲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
【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