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中國古代男人用什麽化妝品?考古學家有個大發現……

分享到:
2021-02-05 17:18 | 稿件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字號:

  愛美之心,不僅人皆有之,更是自古有之。

  中國科學家團隊最新完成的一項考古研究——對陜西一處春秋時期遺址男性貴族墓出土的微型銅罐內殘留物進行綜合分析,發現該殘留物由牛脂作為基質混合一水碳酸鈣顆粒,為美白化妝品。

  這既是中國迄今最早的男性化妝品,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面脂,將中國先民制作美容面脂的歷史提前了1000多年。

  發現目前中國最早男性化妝品

  2017年,位於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劉家窪的春秋芮國遺址一座男性貴族墓發掘出土了一件微型銅罐,罐內保留的6克左右殘留物遺存頗受矚目。

陜西澄城縣劉家窪墓地男性貴族墓以及微型銅罐的出土位置及狀況。研究團隊 供圖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楊益民教授課題組,近期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種建榮研究員、孫戰偉副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德國馬普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等開展合作,利用系列現代先進技術手段,對微型銅罐內的殘留物完成綜合分析,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科技考古》(Archaeometry)在線發表。

楊益民教授接受采訪,介紹考古發現中國迄今最早男性化妝品的意義及後續研究規劃。作者:孫自法

  論文第一作者、國科大韓賓博士介紹,該殘留物包含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通過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電鏡-能譜分析結果表明無機成分主要為一水碳酸鈣;碳酸鹽的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來源於淡水環境;紅外光譜、氣質聯用分析表明有機成分為動物油脂,通過脂肪酸單體碳同位素分析證明油脂來源於反芻動物體脂。

韓賓博士展示考古發現的中國迄今最早男性化妝品研究樣品。作者:孫自法

  此反芻動物餵食了大量碳4(C4)類食物(可能為小米及小米稭稈等副產品),導致單體碳同位素正向偏移,結合動物飼養策略推測很可能為圈養的牛,即其油脂為牛脂。研究結果表明,微型銅罐內的殘留物由反芻動物體脂(牛脂)作為基質混合了一水碳酸鈣顆粒,它是美白化妝品,也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男性化妝品。

  劉家窪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種建榮說,經過連續4年全面系統的考古工作,劉家窪遺址已初步厘清其範圍、內涵、性質和聚落結構,並認定為芮國後期都邑所在地,彌補了芮國考古歷史空白。

  他指出,劉家窪遺址考古工作一直堅持多學科研究,將科技考古更加緊密地融入田野考古,運用科技手段深入發掘和提取考古材料蘊藏的豐富信息,以期更多復原和了解歷史面貌,本次出土微型銅罐殘留物分析研究成果,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類似劉家窪遺址微型銅罐在春秋時期的分布。研究團隊 供圖

  中國制作面脂歷史提前1000多年

  韓賓稱,劉家窪遺址出土化妝品制作所用的一水碳酸鈣是比較罕見的礦物,多見於湖泊沈積和洞穴沈積中的特殊鐘乳石——月奶石。就制作化妝品而言,湖泊沈積雜質較多,而洞穴沈積易於取得純品,所以配方中的一水碳酸鈣應為先秦原始道家或方士在洞穴中采集鐘乳石時所得。

韓賓博士介紹考古發現中國迄今最早男性化妝品的研究過程。作者:孫自法

  這也成為中國先秦洞穴礦物用於化妝品的最早證據。而洞穴礦物資源的利用,則可能和道家“洞天福地”的洞穴崇拜以及洞穴礦物資源的利用相關。

  他說,動物脂肪作為基質生產藥膏、化妝品等在《韓非子》《詩經》《山海經》等先秦文獻中雖有記載,但描述簡單,此前也沒有考古實物驗證。中國所知首次紀錄面脂制作方法的古文獻是南北朝時期《齊民要術》,當中明確“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無髓,空用脂亦得也”的合面脂法。

  微型銅罐內含殘留物有機成分的氣質聯用分析以及單體同位素分析結果。研究團隊 供圖

  此次劉家窪遺址以牛脂為基質的美容面脂發現,表明中國東周先民就已經制作並使用以油脂為基質的美容面脂,這比《齊民要術》記載的要早1000多年,從而將中國先民制作面脂的歷史提前了1000多年。

  據了解,以油脂為基質的美容化妝品,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例如,英國倫敦就曾出土一盒公元2世紀羅馬時期的化妝品,其配方就是反芻動物油脂+二氧化錫+澱粉。

  化妝品生產已形成產業化手工業體系

  劉家窪微型銅罐罐口長徑5.5厘米、短徑4.3厘米、器高5.9厘米、通高7.5厘米,在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春秋時期貴族墓葬內出土了若幹類似的微型青銅容器。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零教授此前曾對此類微型青銅容器用途進行過探討,推測其為化妝品容器。

微型銅罐及其內含殘留物,以及銅罐清洗後的表面紋飾。研究團隊 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楊益民教授表示,合作團隊這次最新研究,通過對劉家窪微型銅罐的科技分析既證實了相關推測,還對內含化妝品的成分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一是研究發現劉家窪遺址美容面脂的原料經過精心準備和處理,而同一時期,微型銅容器的廣泛分布,也反映出化妝品的生產在當時已經成為產業化的手工業體系。

  二是該類微型銅容器多出土於貴族墓葬,是貴族彰顯其身份的一種表現,表明貴族階層使用化妝品,在引領“時尚”的同時,也是貴族階層內部文化認同的外在表現。洞穴礦物在化妝品中的使用,則是表明早期道家學派的方士和貴族階層在當時可能有著緊密的聯系。

  微型銅罐內含殘留物的電鏡觀察、紅外圖譜以及X射線衍射圖譜。研究團隊 供圖

  楊益民指出,中國歷史上已知對男性化妝記載比較多的是三國時期的美男子曹植、何晏等貴族階層。而最新研究則證實,早在春秋早期中國就已存在男性化妝的社會風尚,男性使用美白化妝品除了美容作用外,也和當時大變革的社會環境相關聯。

  他說,劉家窪遺址出土以油脂為基質的美容面脂是中國已知的最早的面脂,也是先秦時期手工業發展和化妝品應用的重要考古實物證據,彌補了中原先秦時期化妝品實物的空白。同時,劉家窪先民將牛脂應用於美容面脂等手工業的制作中,為中國古代化妝品產業興起以及油脂在手工業中的應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亟需加強中國化妝品起源發展研究

  對美的追求,貫穿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全過程:在社會及文化意義上,不同族群、不同考古學文化中的個體都有對美的需求和追求;不同性別、不同階層的人,通過化妝品的使用,來達到文化意義上的“美”,進而在社會中形成不同的審美取向和文化認同。

  楊益民稱,化妝品的使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世界各地均有古代化妝品遺存發現,幾大文明古國如古埃及、古希臘等地區,化妝品應用有著豐富的古文獻記載和考古實物遺存。西方學者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埃及、希臘、羅馬的古代化妝品遺存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通過化妝品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族群分析了解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特殊的宗教儀式以及動植物資源、礦物資源的利用和手工業技術的發展。

  相比而言,有著五千年燦爛輝煌文明的中國,現已發展成為化妝品生產及使用大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但目前在古代化妝品研究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也與考古出土先秦時期豐富的物質文化遺存不符。

  “化妝品產業的興起,與化妝品的生產、化妝品容器的廣泛出現密不可分。”楊益民表示,希望學界以劉家窪遺址化妝品研究成果為契機,進一步關註並加強考古遺址出土相關容器殘留物遺存等研究分析,為化妝品產業在中國古代的起源及早期發展研究填補更多空白。

  他透露,山西一處春秋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女性墓葬,近期也發掘出土了若幹微型銅盒,“對其內含殘留物的科技分析,將進一步豐富我們對先秦時期化妝品應用的認知”。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