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拓跋珪竟毀在寒食散上?“道武以來,戰勝攻取,未嘗少挫,幾並天下。”這是宋代名儒呂祖謙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評價。明代張大齡則在《晉五胡指掌》中稱:“太祖珪(即拓跋珪)竄伏流離,瀕死不死,是天之所興也者。殄滅大燕,盡有中原,規模措置,何遜於兩漢哉。” 內蒙古烏蘭察布博物館館藏的拓跋珪雕像 拓跋珪掘起於亂世中,16歲復國,28歲稱帝,他開創的北魏長期統治北方,享祚148年,堪稱一代雄主。 據史籍載,因服用寒食散,拓跋珪後期性情大變,最終被兒子拓跋紹所弒,壽僅39歲,他的長子拓跋嗣後來也死於寒食散。寒食散即五石散,唐代孫思貌曾說:“五石散大猛毒。寧食野葛(即斷腸草,非今天所說的野葛,有劇毒),不服五石。” 那麽,拓跋珪為何非要服寒食散呢?學者周文俊在《北魏道武帝晚年行事別解》(以下多處引用該文,不再一一標出)指出:拓跋珪可能從20多歲起便服寒食散,似已產生藥物依賴。 在蜀地學了8年漢文化 拓跋珪字涉珪,又名拓跋開,生於371年,爺爺是代王拓跋什翼犍(也有史料稱什翼犍是拓跋珪的父親)。 代國是鮮卑索頭部拓跋猗盧建立的政權,315年被晉湣帝封王。338年,拓跋什翼犍繼位,376年,遭前秦符堅滅國。據李憑先生考證,拓跋珪曾縛祖父請降,一起到了長安。 當時拓跋珪才6歲,縛祖父或與生母賀氏有關。賀氏出自賀蘭部,該部原附匈奴,後與拓跋部世代聯姻,足以左右政局。符堅將什翼犍送入太學習禮(次年病死),以不孝的名義,流放拓跋珪至蜀。拓跋珪待了近8年,學了漢語和漢文化。 383年,符堅在淝水之戰中慘敗,當初所滅各國紛紛復國。13歲的拓跋珪從蜀地跑到長安,投靠慕容垂。 慕容垂本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被讒言而投符堅,效力15年。淝水敗後,慕容垂護送符堅回洛陽,亦謀劃恢復燕國(前燕被符堅所滅,慕容垂是後燕開國者)。《魏書》稱,慕容垂的姐姐是拓跋珪的奶奶,但《魏書》所列慕容垂姐姐的兒子名單中,無拓跋寔(拓跋珪的父親)。 慕容家與拓跋家亦世代聯姻,故慕容垂將拓跋珪帶到中山,1年多後,15歲的拓跋珪返代,第二年,在拓跋部諸部大人擁戴下復國,改稱魏王,即北魏。 早期北魏周邊強敵林立,外有獨孤部、賀蘭部、後燕、鐵弗、柔然、高車、西燕等,內有親叔叔拓跋窟咄。窟咄當年也被符堅擄到長安,前秦亂後,他投奔西燕,後被獨孤部立為代王,致“諸部騷動,人心顧望”。 慕容垂派了個奇怪的主帥 面對亂局,拓跋珪采取了高明的手段,先利用母族賀蘭部和慕容垂,滅掉獨孤部、鐵弗、高車、柔然、庫莫奚等,繼而聯合慕容垂,又征服了賀蘭部。 慕容垂對拓跋珪也有提防,他派使節攜印綬去北魏,封拓跋珪為上谷王,卻遭拒絕。征服賀蘭部後,慕容垂拒絕拓跋部將其吞並。慕容垂有“戰神”之名,前秦名臣王猛(被稱為“功蓋諸葛第一人”)稱他為:“人之傑也,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他的兒子慕容麟建議盡早處理拓跋珪,但慕容垂過於自負,未認真對待。 據《資治通鑒》載,拓跋珪曾派堂弟拓跋儀出使前燕,慕容垂問:妳堂哥怎麽不親自來? 拓跋儀回答道:北魏和後燕一直是兄弟之國(不是藩屬國),我來也不失禮啊。 慕容垂不高興地說:如今我兵力強盛,已經不是當初互稱兄弟國的時候了。 拓跋儀回答說:國家交往根據禮節,至於兵力是否強盛,將軍才能知道,我這種使節哪能知道? 回到北魏後,拓跋儀表示:“燕主(指慕容垂)衰老,太子闇弱……燕主既沒,內難比作,於時乃可圖也,今則未可。” 可見,北魏已在圖謀後燕,慕容垂卻未察覺。不久,拓跋珪派弟弟拓跋觚出使後燕,後燕要北魏獻良馬,拓跋珪拒絕了,後燕遂扣留拓跋觚,雙方矛盾正式激化。5年後,後燕派出8萬大軍伐北魏,拓跋珪只有2萬軍隊。 慕容垂的兒子慕容農、慕容隆都是名將,可他卻意外地任命太子慕容寶為帥。 連環畫家盧延光繪《一百帝王圖》之拓跋珪。 一戰徹底打垮後燕 慕容寶喜儒學,擅文章,為人優柔寡斷,可能慕容垂也不太放心,又派兒子慕容麟相助。慕容麟嫻於軍旅,但他是庶出,受慕容垂輕視,暗中不服慕容寶。 北魏、後燕的軍隊在五原隔河相望,拓跋珪大肆釋放消息,稱慕容垂已死,慕容寶再不回都城,恐難繼位。慕容寶果然上當,覺得有大河阻攔,拓跋珪的軍隊一時也追不過來,便率軍返回。沒想到氣溫突降,大河被冰封,北魏大軍順利過河。 回師途中,慕容寶怕慕容麟一起趕回都城,影響繼位,便分兵讓他在後面布防。慕容麟猜到了其中目的,便帶兵整日遊獵,不做防備。隨軍僧人支曇猛說:氣溫突然下降,且起大風,是後有追兵之象,應註意防範。 慕容寶聽了,只是傻笑。慕容麟說:殿下(指慕容寶)如此英勇,拓跋珪哪敢追? 支曇猛大哭,說:妳們都忘了淝水之戰嗎?那就是輕敵和不信天道造成的啊。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好奇地寫道:慕容麟這麽說話,難道是心裏盼著慕容寶失敗嗎? 後燕軍隊依然毫無防備,結果在參合陂(今內蒙古涼城東北,一說在今山西陽高),北魏軍隊追上了後燕大軍,“燕兵四五萬人,一時放杖斂手就擒,其遺迸去者不過數千人,太子寶等皆單騎僅免。”拓跋珪下令將俘虜全部殺死。 經此一戰,後燕國力大衰,此後慕容垂雖一度占據北魏的重鎮平城,3個月後又丟掉。397年,北魏發起滅燕戰爭,後燕殺了當年扣留的拓跋觚。398年,後燕被滅。拓跋珪正式稱帝,建都於平城(今屬山西省大同市)。 拓跋珪幹了不少荒唐事 走上巔峰後,拓跋珪性情大變。 據《魏書》載:“初,帝服寒食散,自太醫令陰羌死後,藥數動發,至此逾甚。而災變屢見,憂懣不安,或數日不食,或不寢達旦……追思既往成敗得失,終日竟夜獨語不止,若旁有鬼物對揚者。朝臣至前,追其舊惡皆見殺害,其余或以顏色變動,或以喘息不調,或以行步乖節,或以言辭失措,帝皆以為懷惡在心,變見於外,乃手自毆擊,死者皆陳天安殿前。” 太醫令陰羌可能是陰光的誤寫,陰光出身於涼州大族。拓跋珪的堂孫、猛將拓跋題在攻打慕容麟時,中流矢而死,拓跋珪認為陰光治療不力,將他處死。拓跋題死於397年,陰光應也死於這一年,此時拓跋珪才28歲。 寒食散含微量元素,服後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需專業醫生用藥控制,一般用三黃湯,陰光死後,北魏找不到同樣優秀的醫生,致拓跋珪病情嚴重。 在拓跋珪幹的荒唐事中,包括:堂弟拓跋遵因酒後失禮,被賜死;司空庾嶽因服飾艷麗、舉止傲慢,被處死;左將軍李粟因“簡慢”,被誅殺;攻打後燕時,糧食缺乏,崔逞建議“桑葚可以佐糧”,言語有侮慢意,計謀被用,後被找茬處死;修宮室時,大臣莫題參與設計,“久侍稍怠”,被賜死;舊部大人之一賀狄幹喜讀經史,舉止如儒者,被誤認為是效法前秦,“並其弟歸殺之”…… 拓跋珪不僅殘殺大臣,還常坐在車輦上,突然拔劍刺向擡輦人後腦,一人死,另一人接替,一次出行,有時竟殺死幾十人。 為什麽要吃寒食散? 寒食散無成癮性,既然出現了副作用,為何還要吃? 一方面,這是當時醫學發展水平所決定的。 魏晉南北朝時氣溫驟降,醫家診病,多從風寒角度看問題,一些與風無關的病也歸為受風。拓跋部世居代北,比中原冷,更重視祛風,而寒食散被認為是最好的祛風藥。 拓跋珪一家有高血壓病遺傳史,他的兒子拓跋嗣少年時便“頭眩”,被視為“苦風”,從小便吃寒食散,以致“頻年動發,不堪萬機”。拓跋珪出生時“體重倍於常兒”,被認為“肥人有風”,將他的性格急躁、恍惚失常也視為“風疾”的體現,從20多歲起,拓跋珪便服用寒食散。 服用寒食散忌發怒,而拓跋珪特別愛生氣。服用者每年會發作,但一般發作時間在秋冬,拓跋珪卻在4月,說明他已中毒。 另一方面,這也是統治需要。 拓跋珪復國後,為謀求統治合法性,不得不借助讖緯術和道教。自西漢末,便有“代漢者,當塗高”之說,但“當塗高”是誰,一直沒搞清楚。漢光武帝劉秀曾寫信問東漢初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是不是“當塗高”,三國初袁術認為自己是“當塗高”,術的本意是當途立木,且袁術字公路。從結果看,曹魏代漢成功。五胡十六國很多政權稱魏。拓跋珪稱帝後,追封28個祖先為帝,一直算到220年,此年恰好是曹丕禪漢。 為強調天命在身,人民應服從,拓跋珪甚至稱拓跋出自黃帝的兒子昌意一脈。在生活中,拓跋珪“留心黃老,欲以純風化俗,雖稱輿服禦,皆去雕飾”,服寒食散成了每日“功課”。 行為異常或是刻意而為 拓跋家族進入中原最晚,原部落大人手握重權,行政不統一,但出於血緣關系,比較“齊心”。拓跋珪既想改,又不敢冒進。 前秦滅代後,曾解散部落,將各部奴隸變成農民,引起部落大人們的不滿,集體支持拓跋珪,但編戶齊民便於政府組織生產、增加稅收,是強國之路。 在草原傳統和農耕文明間,拓跋珪只好不斷找平衡,他開疆拓土,將新增土地編戶,引導傳統部落轉型。拓跋珪每日與高官們宴飲,一會兒找借口殺漢官,一會兒找借口殺部落大人,行為異常飄忽。比如“將軍、刺史、太守、尚書郎以下,悉用文人”,卻又令朝野皆“縛發加帽”(草原民族的服飾)。此外,刻意用怪官名,稱諸曹走使為鳧鴨,稱伺察官為白鷺。 在拓跋珪的“荒唐事”中,不少是刻意而為,目的是融合兩種文化,為我所用,未必都是寒食散的影響。比如為防外戚幹政,拓跋珪定下“子立母死”的陋規。他立拓跋嗣為太子,便殺了他的生母劉貴人,致拓跋嗣“日夜號泣”,逃離宮廷。 拓跋珪無奈,又想改立次子拓跋紹,將他的母親賀夫人幽禁。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拓跋珪似有不忍,賀夫人到了晚上,看自己還活著,就派人找兒子來救。拓跋紹才16歲,持刀闖入後宮。常“不寢達旦”的拓跋珪竟意外昏睡,剛驚醒,便被砍死。此時是十月,可能不在發作期。 不該發作時亂發作,該發作時不發作,可見寒食散真不是好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