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從兩段“清官與牛”的故事,看看祖先是如何清正廉潔的

分享到:
2021-01-08 16:55 | 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辛醜“牛年”將至,和牛有關的古代故事和傳說可不少,不妨先選擇兩段清官與牛的故事,目的是“以史為鏡”,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清正廉潔的。

  《晉記》裏提到“羊祜子暨,為青州刺史”,當他從青州刺史的官職調到別處任職時,依然騎著自己平日所乘之牛,而把這只牛生的小牛犢留在原地。眾人不解,他笑說:“這只小牛犢是我的牛在我的任期內吃官家的草料所生,不是我的個人財產,不能帶走。”

  無獨有偶,《魏略》裏也提到一位“鉅鹿時苗,為壽春令”,為官一年,他所乘之牛也產下一犢,待從壽春令任上離職時,時苗也將這只小牛犢留在當地。一位下級官吏說:“這畜類不識其父,只識其母,還是讓小牛犢跟隨您的乘牛一起走吧!”時苗沒有采納這個建議,揚鞭而去。

  朝代不同,地域各異,但這兩位官員做出的決定卻完全相同,為何?我想那是他們倆一致認為牛作為“農業社會的重要生產力”,它的財產所有權,是應當公私分明的。可貴的是他們不只將“公私分明”掛在嘴邊,而是實實在在地“落實在行動上”。照此推想,他們二人對牛尚且如此,對“人”的處理也一定會清正廉潔;他們在擔任“青州刺史”和“壽春令”時,老百姓大概都會稱其為“民之父母”或“某某青天”了。然而,在他們離任後接任的官員是否繼承了前任的傳統?書上沒有下文,令我心中戚戚然,不禁“為古人擔憂”了。畢竟那個年月,尚缺乏有效的官員權利監督機制,不過我真心地希望在他們離任後,接任的官員能學習二位先賢,自己監督自己——公家的牛就是公家的牛,涇渭分明,不能以任何理由假公濟私。

  (原標題:清官留犢)

視頻

更 多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