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氣候災害下的“弱勢區”優先 潘樂陶研究院促理大技術落地鄉村

分享到:
2025-04-02 18:4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日電  (記者 黃璇)香港理工大學(理大)今日(4月2日)在尖沙咀唯港薈酒店隆重舉行了“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RICRI)的成立典禮,同場並舉辦了一場學術論壇,吸引了數百位師生和專家出席。這一全新研究院的成立,得益於潘樂陶慈善基金的慷慨捐助,將專注於為城市及鄉郊地區提供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以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延伸閱讀】

理大成立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 推動創新方案應對氣候挑戰

李向東院長(左起)、潘樂陶博士、滕錦光校長接受媒體訪問。(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潘樂陶博士分享了他對氣候變化的深切關注。(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在典禮後的專訪,潘樂陶博士分享了他對氣候變化的深切關注以及其對香港理工大學的影響。他透露,自己每天會閱讀多達七份中英文報紙,這一習慣使他能夠保持對氣候、工程等領域最新動態的敏感。

作為理大的傑出校友和大學院士,潘樂陶對理大的發展表達了深厚的情感。他指出,理大與香港及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從一所技術學院演變為全球前百名大學的一員,這一過程與他個人的職業生涯同步發展,使他對母校的成就倍感自豪。他認為,理大的教育模式兼具科研與實用性,培養的畢業生為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理大校長滕錦光在成立典禮上提到,根據最新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理大在環境科學等七個學科中名列全球前30,展現了理大在推動氣候韌性基礎設施研究方面的領導地位。潘樂陶博士曾資助理大成立專注於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的研究院,均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的應對方案,強調了氣候問題的前端預防措施,今次新研究院致力推動建設韌性基礎設施,則兼顧了後端適應的重要性。

會上提到,清華大學等內地大學也受邀參與研究。對於未來的合作規劃,將出任潘樂陶韌性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的李向東教授介紹稱理大將牽頭此次合作,邀請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南京大學共同參與,並指出南京大學在氣候研究方面具有優勢,是中國第一個設立氣候研究院的學校,而清華大學則在國家政策方面有深厚的理解,北京師範大學則專注於農村地區的研究,潘博士對此問題也非常關心。有了潘博士的捐贈,研究院計劃向每所高校提供資助,用於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因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挑戰,學術交流至關重要。

李向東院長(左)介紹未來合作計劃。(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潘博士強調,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嚴重,全球氣溫已經超過巴黎協議設定的1.5度限值。他指出,隨著人口增長和能源需求增加,未來幾十年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持續增長,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發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他呼籲各國必須共同努力,採取行動應對這一挑戰,特別是在氣候預測和應對措施方面。

滕校長(右)提到,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兩者同樣重要。(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文峰攝)

滕校長也提到,理大的科研包含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者同樣重要。他指出,大學的環境科學學科在香港名列前茅的成就,主要來自於扎實的基礎研究,但只有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於實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潘博士的支持正使得理大能夠在政策層面上發揮影響力,特別是在中國的鄉村地區,這對於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災害至關重要。

在專訪的結尾,潘博士對年輕學子寄予厚望,鼓勵他們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中。他稱,理大是一所科研與應用並重的學校,學生們應該把學到的理論真正應用於社會,不要僅局限於學術討論,更要積極參與解決氣候問題。他希望理大能夠在氣候領域培養出更多具備應對挑戰的人才,為香港及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完)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