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調查:公眾對虛擬資產態度轉變香港新聞網3月31日電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針對虛擬資產,發布最新一期公眾意見調查結果。該調查追蹤近年公眾對相關題目的認知和意見。約25%受訪者表示未來希望持有虛擬資產,相比2023年9月中旬發生涉及一間加密貨幣平台的涉嫌詐騙事件後,增加6%。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科大商學院於2024年11月展開為期三周的最新調查,合共訪問5863名香港成年市民。前兩次調查分別在上述金融事件發生前(2023年4月/5月)以及不久後(2023年9月/10月)進行。 研究團隊表示,此次調查顯示公眾對持有虛擬資產的興趣已回復至與首次調查相近的水平,反映該金融事件的負面影響已減弱,公眾對持有虛擬資產的興趣有所回升。在三次調查中,均有不低於40%的受訪者對於未來會否持有虛擬資產持觀望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若加密貨幣交易所受到監管,受訪者使用意願將顯著提升。其中,認為受監管平台存款更安全的受訪者比例,較無監管平台高出兩成。三次調查均顯示比特幣(Bitcoin)較其他類型的虛擬資產更受歡迎。根據最新的調查,81%的受訪者有興趣持有比特幣,較首次調查增加7個百分點。此外,受訪者對非同質化代幣(NFT)的興趣減弱,較首次調查下降11個百分點,反映投資者偏好已從投機性數字收藏品轉移至其他領域。 調查亦探討公眾對代幣化貨幣的認知與看法,包括對其監管和應用的意見。 結果顯示,公眾對代幣化貨幣的認知有待提升,許多受訪者表示對央行數碼貨幣(CBDC)(72%)、數碼港元(e-HKD)(65%)、穩定幣(61%)及代幣化存款(81%)缺乏認知。然而,約34%受訪者支持在適當監管下,允許私營部門發行穩定幣或代幣化存款。此外,過半數(52%)受訪者認同代幣化存款應與傳統銀行存款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和保障。 對於這次調查,科大資訊系統講座教授譚嘉因教授表示:“香港正在積極推動虛擬資產行業,力求在監管與市場創新之間取得平衡。透過匯集並分析公眾對虛擬資產相關議題的意見,包括投資經驗、動機和對監管保障的看法,我們期望此次最新調查能為香港打造強大的虛擬資產行業提供重要參考。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部分,虛擬資產領域需要更多教育項目,以提升公眾對其發展機遇與潛在風險的認知及了解。” 科大研究團隊就促進虛擬資產行業發展提出了簡化交易流程、增強互通性、增強安全性和私隱保障、加強監管框架及加強教育提升認知的5項建議。其中就安全性和隱私上,研究團隊指出應實施嚴格的安全措施並落實數據隱私標準,以保障用戶,從而建立公眾對數字金融交易的信任。 據了解,虛擬資產(Virtual asset)指以數字形式來表達價值並可以用於交易或轉移的資產。虛擬資產包括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以及非同質化代幣,非同質化代幣通常代表數字藝術品或其他數字或實物資產,屬於獨特的虛擬資產類型;而代幣化貨幣(Tokenized money)是指以數字形式代表法定貨幣或有價商品的特定虛擬資產,具備價值儲存與交換媒介功能。其例子包括由中央銀行發行的零售及批發層面中央銀行數碼貨幣,以及旨在維持特定資產價格穩定的穩定幣。 (完) 【編輯:梁嘉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