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港大遙感、景觀與經濟學者聯手揭示雲層與城市結構大幅減少城市陽光

分享到:
2024-09-25 17:4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 陽光在公共健康中起着關鍵作用,影響人類維他命D合成和心理健康。陽光攝取不足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症、抑鬱症和精神疾病等。城市急速發展,特別是高樓大廈的興建,大幅阻擋自然光的透入。如果沒有雲層覆蓋或城市結構影響,一個地區每年能夠接收到的最大日光量,即基準的理想日光大約是4,460小時。而在高密度的“垂直”城市如香港,局部區域日光減少可高達90%。香港大學(港大)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評估城市日照時間的框架,揭示雲層和建築令照射城市的陽光大幅減少。研究成果已於《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 期刊發表。

hk_c_image.png


過往的研究忽略了城市建築與雲層如何共同減少陽光照射這環節,研究團隊綜合一系列遙感數據和過程為本的模型,涵蓋城市化區域、雲層觀測、城市結構參數和氣候條件,為城市環境構建了“數位攣生模型”,用於評估2020年全美國1,353個城市的日照狀態。

研究結果顯示,雲層與城市建築大幅減少了全年日照時間。僅雲層的因素就減少了55%的日照時間,相當於損失了102天的陽光;城市建築則導致每年額外減少約19天的陽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東北部(如緬因州和紐約州)和西北部(如華盛頓州)尤其受雲層覆蓋影響,年度日照時間從4,460小時降至1,500小時。此外,城市建築的遮光影響也呈現了明顯的地理差異,情況在沿海城市更為嚴重。

項目首席研究員、港大園境建築學部助理教授陳斌表示:“這項研究源於我們於2023年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利用數位攣生模型優化城市遮蔭的文章。該項研究旨在探討自然與城市建築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限制陽光攝取。”

陳教授總結今次研究的兩大貢獻道: “首先,研究所開發的概念模型,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緯度、雲層、季節變化和城市建築對日照時間的影響,這對於日後進一步研究,捕捉地理、氣候和結構元素,如何在高密度城市複雜地交互,影響陽光的攝取,至為重要。另一關鍵見解是,這些因素的累積導致每年減少2896小時(約等於121天)的陽光。”

陳教授說:“隨着觀察到的雲層覆蓋增加和城市化趨勢,陽光的損失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他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城市規劃必須採取綜合方法,以確保居民享有足夠的陽光。

香港大學金融系講座教授、協理副校長林晨教授說:“快速的城市化和高樓大廈的增建,對能源管理和公共健康有深遠影響。陽光減少可能會加劇能源需求並增加碳排放,尤其是在寒冷地區和季節。我們需要制定本地化的法規,以確保高密度城市居民能公平地享有、攝取陽光。”

香港大學地理系與地球科學系全球可持續發展講座教授、香港大學副校長(學術發展)宮鵬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強調陽光對城市居民的健康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實證數據顯示了自然和城市因素對日照的重大影響,並且存在明顯的地理差異。跨學科合作對於建立一個全面的成本效益框架至關重要,從而優化城市結構的設計策略,以取得最大的整體效益。”他指出,香港大學積極參與科研與實踐,並已成立城市系統研究院(USI)和氣候及碳中和研究院(ICCN)兩間研究中心,以支持實現聯合國定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完)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藝術品拍賣超10億港元 梵高莫奈拔得頭籌
中央贈港大熊貓抵達海洋公園 香港市民:迫不及待想要見到它們!
灣區行|“差別只有二三十納米的時候,我感覺我們離成功近了”
跟著“蛟龍號”看深海 這位香港教授也覺得大開眼界
全城關注!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可可”抵達香港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華為昇腾910B的成功顯示我們“小院高牆”的戰略目標未達成
中國智能手機有多耐摔防水?極限測試令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