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原作者金宇澄出席香港書展講座: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徵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7月21日電 (記者 譚暢)《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於20日出席了香港書展舉辦的講座。開展講座的展廳極為廣闊,放眼望去堪稱人山人海,聽眾以“成百上千”為計量單位,再度佐證了香港市民遊客對於文學的赤誠熱愛。 金宇澄在講座中提及,自己寫這部小說,是想講一講上海普通人的生活。他當時寫了不到一星期,就寫到“陶陶賣大閘蟹”的劇情;也正是這段劇情,讓當了很久編輯的他,意識到了不同之處。 《繁花》的語言風格極具特色,不分段、不用問號、通篇是“xx說”、融合大量方言元素等,十分不拘一格。在寫出《繁花》的開篇後,金宇澄意識到,像這本書一樣標點符號非常簡單的文字,他作為編輯時,從未見到過。 最早時,《繁花》在網絡上連載的,有網友“追更”時曾指“文字也不分行”。但對金宇澄而言,這種新的寫作形式是“上帝給他的禮物”: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徵,他要一直寫下去。 “我就堅持不分行。”金宇澄笑著形容,他寫這部小說時,放進了自己在寫作上一些實驗性的東西,這亦是他很久遠前的一種追求。上世紀80年代寫作的追求,想要找到自己的語言、有識別度,同時期世界上的其他作家也都如此,想讓寫的東西“一看就是自己的”。 在寫作時,金宇澄以方言入文。他一直在方言和普通話的視角中轉換,力圖達到以滬語寫作的文章,非上海人也能看得懂。前前後後,《繁花》這本書他修改了20多遍。 “《繁花》寫的就是上海普通人的生活,沒好人、沒壞人、沒英雄,不是悲劇,也不是喜劇。”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與金宇澄對談時,如此說道。(完) 【編輯:譚暢】
|
視頻更 多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
香港警隊“一哥”蕭澤頤退休前最後一次任檢閱官:做警察此生無憾
第一個與聯合國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廉政公署為什麼能?
4個月賣了2萬多杯咖啡 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我非常滿意
周杰倫林青霞馬雲郭晶晶為何都來看這個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