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日本爆發“食人菌” 專家稱不會造成國際旅遊管制

分享到:
2024-06-13 15:4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13日電  日本爆發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的甲型鏈球菌感染,其中,屬於嚴重感染的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STSS)上半年錄得近千宗,創下歷史新高。該細菌主要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而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病情發展迅速,致死率高達三至五成,患者可能在48小時內死亡。多地傳染病專家籲提高防範意識,尤其是容易感染的長者,如果出現症狀,必須盡快求醫。

(香港新聞網製圖)

甲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全稱為化膿性鏈球菌,主要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播,一般感染症狀較輕,包括出現高燒、頭痛和皮疹等。但是,當甲型鏈球菌感染無菌部位(如血液和肌肉等),可能會出現壞死性筋膜炎(俗稱“食肉菌感染”)、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和腦膜炎等嚴重感染。其中,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屬於罕見重症,病情發展極為迅速和劇烈,長者或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病人)甚至可能在48小時內出現血壓急速下降、多重器官衰竭、休克,致死率30%至50%。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表示,截至今年6月2日,日本累計出現977宗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STSS)患者,是去年同期約2.8倍,其中東京感染病例最多,達145宗。去年日本共有941人感染,而今年累計病例數已超過此數字,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接受訪問時指,近期感染個案增加,可能是有新病原株出現;亦可能是因為環境改變,有利於病原的傳播,例如新冠疫情過後,防疫措施防寬、社交接觸增加等。他呼籲免疫力較低的人應戴好口罩,留意不要用手抓傷口。而若傷口在短時間內有急劇變化,比如紅、腫、熱、痛,而且出現水泡,水泡在短時間內愈漲愈大,顏色已經出現瘀黑、紫斑的顏色,這些要盡快求醫。”

曾祈殷表示,只要及早求醫,可靠抗生素治療。

翻查資料,香港不時都有“食肉菌感染”個案,可由不同細菌引致。較常聽到的主要是在海產、海水,街市存活的創傷弧菌,透過傷口和進食入侵人體。而日本近日爆發的“食人菌”,則屬甲類鏈球菌,透過飛沫或接觸患者皮膚,觸摸到受污染的環境或物件傳播,一般會引起輕微不適,包括喉嚨痛、頭痛、發燒、皮疹、皮瘡和黃色結痂;嚴重有機會引致中毒休克、腦膜炎、壞死性筋膜炎,可能要截肢、清除壞死組織。

“甲類鏈球菌屬於一種噬肉菌,它很容易沿著我們的組織去延伸感染。”台灣名醫林應然提醒,“在我們免疫力比較差,或者是我們有感染其他的疾病之後,這個菌就變成比較旺盛。”

如發生有任何感染病徵如手腳上發現小傷口、2至3小時內快速出現腫脹,應立即送醫進行治療。(圖源:MBS新聞資訊 @youtube截圖)

專家提醒,在傷口癒合前,建議使用創可貼或繃帶包紮,避免細菌感染。(Unsplash圖片)

另有台灣專家直言,環境中一直都存在甲類鏈球菌,各個地區都有,因此沒有國際間疫情威脅的問題,也不會造成國際旅遊管制。早前,日本政府亦呼籲計劃前往日本的人士,毋須因為這種疾病而取消行程,只要在旅程中保持手部衞生,咳嗽時要掩蓋口鼻,便能有效預防疾病。

廣島大學醫學部客座副教授市川衛則提醒,如果身體有傷口,處理傷口前必須先用肥皂洗手;在傷口癒合前,建議使用創可貼或繃帶包紮,並應避免進入游泳池、河川等容易引發細菌感染之處,才能防範“食人菌”入侵傷口。(完)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