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港大醫學院研發全球首個“仿生肝立方”評估治療效果

分享到:
2024-06-11 21:0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11日電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仿生肝立方:肝癌和肝病的全面精準診療平台”,透過三維生物打印仿製病患肝臟,能助快速評估各種傳統藥物和新興療法的功效和副作用,幫助醫生作出精準診療決策。該創新技術早前參展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並勇奪“發明金獎”及“中國發明協會”特別大獎。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症以及第三大癌症死因。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每年肝癌新症數目約有 1800 宗,死亡人數約 1500 多人,其中逾八成確診時為晚期病例。而晚期未能以手術治療的病人,則因化療藥物、靶向藥物及免疫藥物的低應答率、毒副作用等,對於治療肝癌效果有限,且生存質量較低。

不同的患者因腫瘤與免疫微環境的異質性對藥效、副作用及耐藥性產生不同的影響,以致同一種藥物在不同患者上的臨床療效各異。肝癌病人由於缺少精準的藥物篩選方法,往往經歷多線治療失敗後,仍難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藥物方案,這不僅為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亦因此錯過最有效殺死腫瘤細胞的黃金時機,無法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質量。

為了更快更準確篩選最佳治療方案、推動肝癌精準診療,研究團隊首創三個核心技術:第一,細胞、基質蛋白分離技術,從肝癌患者的組織中提取肝細胞、腫瘤細胞、免疫細胞及基質蛋白,為每位病人度身訂製高度仿生化的體外肝癌模型“肝立方”,能夠精確模擬每個患者的腫瘤特徵,如各類細胞的數目、組織硬度、免疫微環境等,成為個人化高標準的藥物篩選平台;第二,運用先進的三維生物打印技術,製成同時具有正常組織、腫瘤組織、血管結構的體外模型,比傳統三維細胞培養和類器官等模型更仿生化、更能於體外還原病人腫瘤內的實際情況;第三,這個獨創的高度仿生腫瘤微環境體外模型內置創新的微血管系統,令其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持續進行藥物測試及評估各項療法對患者腫瘤的治療效果。

領導這個研究項目的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講座教授萬鈞指出,現時社會缺乏肝癌及其他癌症相關的個人化藥物篩選平台及服務,新型藥物篩選平台“肝立方”有助加快和評估各種藥物對病人的反應及副作用,為病人提供獨特而精準的治療方案,病人一方面可迅速用到對自己最有效的藥物,爭取寶貴的治療時機,減少癌病復發及延長生存期,另一方面可大幅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  (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菲律賓“鬧海”戲碼不斷 是要試探中國海警新規底線?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讓科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應用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要“搶”人才 也要有舞台
聽澳門特首賀一誠談談什麼是“澳門的底氣”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 “機遇灣區”生機勃勃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