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牌與麒麟紮作技藝的傳承

分享到:
2024-05-22 09:3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22日電  (呂紀星)第五屆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21日在坑口村停車場戲棚舉行。活動由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主辦,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協辦,涵蓋如花牌紮作技藝、麒麟紮作技藝等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西貢區議會主席周賢明表示,感謝香港科技大學廖迪生教授11年來與父老鄉親,一齊將區內特色文化遺產研究保留,並進行推廣教育。

活動進行了花牌紮作技藝講座,在戲棚左側更置有麒麟紮作工作坊,宣傳弘揚紮作技藝。花牌是大型的慶賀裝飾及宣傳裝置,寫有活動名稱、祝福話語以及恭賀者名稱,是傳統節慶會場如天后誕、盂蘭勝會、太平清醮等的主要裝飾物,亦可用於新店開張、就職典禮、祠堂和廟宇重修、開光活動等。新界居民每逢喜事,如嫁娶及賀壽等,也設花牌慶賀。

現場的花牌便是以竹枝作框架,加上鐵片、鐵絲網、彩紙、布料和塑膠製成,運用獨特的紮作技巧和繪畫筆功。製作大型花牌需耗時十五至二十天,然後再運到現場組裝。

麒麟紮作工作坊的師傅們,正耐心講解麒麟紮作的繁複技巧。據介紹,麒麟頭是由竹篾及紙張紮作而成,經削蔑、紮架、糊紙及上色等多道工序,紮作步驟較為細緻,常要經數月始能完成。

麒麟頭的色彩和圖案搭配有不同的寓意,如青面獠牙的色彩暗示武打;綠色、紅色或白底彩等較柔和的顏色搭配,則顯示純樸的神態。也有在麒麟額頭上書寫“喜”字,代表麒麟的喜慶意味。而麒麟的身體則由不同色彩的布料製成,稱為“布甲”,其中黑、白、紅、黃、藍五種布料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

坑口客家村的麒麟隊每逢新春,便會帶上紮作製成的麒麟,到鄰近鄉村拜年祝賀,表演舞麒麟及功夫,稱為“麒麟出棚”。據村民描述,麒麟是能文能武、謙遜有禮的仁獸,不殺生,故他們會通過舞麒麟來去除煞氣,送上祝福。客家人認為麒麟是他們的群體象徵,在他們的身份認同上,佔據重要位置。

因舞麒麟傳統在1980年代漸漸式微,甚至面臨失傳危機。“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自2013年成立,不斷推廣舞麒麟的傳承,組織成員於本港及海外表演,弘揚客家舞麒麟文化。據悉,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更於2014年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之項目。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菲律賓“鬧海”戲碼不斷 是要試探中國海警新規底線?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讓科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應用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要“搶”人才 也要有舞台
聽澳門特首賀一誠談談什麼是“澳門的底氣”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 “機遇灣區”生機勃勃
港澳一家親!澳門特首:香港永遠是澳門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