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港中大研究首次發現堰塞湖可引發地震

分享到:
2024-04-09 19:3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9日電(記者 黃璇)  近月來地震頻發,相關科學研究亦被關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公布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由山崩導致的堰塞湖會施加地下壓力,反向引發地震;該項研究為首次研究證實地震可以由地表自然災害引發。中大研究團隊建議,常出現大型山崩並形成堰塞湖的地區,未來進行風險評估時,或需考慮堰塞湖引發地震的連鎖反應,有關地區應急部門要做好防災準備。

中大理學院地球與環境科學課程助理教授陳衍佐向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介紹,這項研究始於2018年青藏高原白格發生的兩次山崩,兩次崩塌物體及相當於1.3萬個奧運標準游泳池,並形成了堰塞湖。研究團隊及後觀察到,山崩後一周內該區發生超過60次地震,其中最高一次地震等級達到里氏2.6級,頻率超出堰塞湖形成前20倍。中大遂聯合海內外研究機構,通過分析基於基於人工智能方法構造的高精準度地震目錄及建立地震應力觸發模型,證實上述地震很可能由該堰塞湖的重力加載和流體壓力擴散引發。

中大最新研究發現,堰塞湖會增加地下壓力,反向引發地震。(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陳衍佐續稱,位於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流域過去平均每月只有1次地震,而在近5年裡,在第二次堰塞湖形成期間,堰塞湖附近的地震活動率顯著增大,他解釋,當堰塞湖水位上升使水壓增加,從而增加對地下的壓力,湖水同時會擴散到地下孔隙並增加孔隙壓力,在這兩種聯合作用下,附近斷層進一步滑動引發地震。

該項研究已開展約一年半,由於是首次發現該類現象,尚不清楚是否會經常發生地震以及可能導致的地震等級;團隊未來將進一步研究世界其他地區是否曾出現類似白格山崩引發地震的現象,以了解這種現象的規模和普遍性。

團隊認為研究結果對未來的地震風險管理極具意義。例如中國西南部和喜馬拉雅山等地震活躍的高山地區,未來做自然災害風險評估時,可能需要考慮到堰塞湖引發地震的連鎖效應,尤其在發生大型山崩後,有關地區的緊急應變部門要為可能出現的地震做好準備。

團隊認為研究結果對未來的地震風險管理極具意義。(香港新聞網製圖)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香港永居外國人也可申請通行證多次往返內地了 李家超:相當受歡迎 網上預約差不多滿額
回歸27年了 外國遊客眼中的香港如何?
香港回歸27年 港人:到處都充滿著歡樂 對未來充滿信心
【通講壇】拜特電視辯論為何罕見迴避中國議題?
深中通道正式開通 首日車流量堪比春運
香港回歸日“馬照跑” 風采依舊
維港紅旗飄飄!27艘漁船巡游慶回歸 香港市民:27年都參加 這是中華兒女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