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專家攜手倡議 訂精準腫瘤醫學框架香港新聞網9月23日電 由30位粵港澳大灣區腫瘤專家組成的“精準腫瘤醫學工作小組”(POWG - Precision Oncology Working Group)經過接近兩年研討,發表“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共識文件”,就精準腫瘤學未來發展以及建立標準提出倡議。共識文件近日獲美國精準腫瘤醫學期刊(JCO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布。 “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共識文件”就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發展框架,提出了初步構想。“共識文件”主要提出,精準腫瘤醫學的實施,應建基於依循實證的策略。文件中定出精準腫瘤醫學發展和實施的重要領域,並為基於基因測序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提出指導原則。 “共識文件”倡議之一,是為次世代基因測序 - 全面癌症基因檢測(NGS-CGP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 Comprehensive Genomic Panels)制定大灣區內的標準及確保質量。出席發佈會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指出,在香港,市場上有獲得FDA核准的檢測,而在內地,NGS CGP未納入常規檢測,病人需要自費在市場上尋找檢測機構,加上尚未有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檢測,質量良莠不齊。因此,希望能有足夠的臨床理據,讓內地也有經過批准的可靠檢測。香港病人比較幸運,即使不能負擔檢測費用的基層肺癌病人,現在也可通過參加七家本地腫瘤醫院的研究而獲得免費檢測,此外更有途徑可以獲得慈善機構資助。 “共識文件”另一個倡議,是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分子腫瘤專家會診組”(Molecular Tumor Board MTB)的服務。這個專家會診組,為沒有合適治療方案的病人,在進行全面癌症基因檢測(CGP)後,由多個腫瘤醫學學科的專家進行研討,為其配對臨床試驗藥物,提升存活率。MTB並不會為病人帶來額外費用,因為參與MTB的專家都不會收取費用,對癌症病人是一個好消息。 精準腫瘤醫學工作小組的三十位專家,分別來自內地、澳門以及香港。負責組織是次協作的香港精準腫瘤醫學會會長區兆基醫生表示,共識文件涵蓋六個領域,包括:協調次世代基因測序 - 全面癌症基因檢測(NGS - CGP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 Comprehensive Genomic Panels)的報告標準及確保質量;分子腫瘤專家會診組(MTB Molecular Tumor Board) - 由多個學科專家支援臨床決策;相關教育及培訓; 精準腫瘤醫學研究和現實數據收集;提高患者參與,落實精準腫瘤治療策略的監管及資助;精準腫瘤醫學臨床建議與臨床實踐。 次世代基因測序全面癌症基因檢測(NGS CGP)是相對比較新而且還在不停發展的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檢測到超過三百組跟癌症相關的基因。NGS CGP能夠為醫護人員提供大量跟癌症有關的基因信息,令臨床治療的決策過程有充實依據,幫助制定適切治療方案,改善病人的治療效果。 區兆基醫生指出,六個範疇中,最重要的是協調全面癌症基因檢測報告的標準和確保檢測的質量,因為這是實施精準治療的重要依據。優質的基因檢測可以為醫生提供準確而且足夠的基因信息。對於比較晚期的癌症病人,建議利用NGS CGP全面癌症基因檢測,因為可以通過一次測試,檢測幾百組跟癌症相關的基因,幫助醫生找到優先的治療方案。免去多次檢測的時間以及節省珍貴的細胞樣本。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醫生指出,一些比較棘手的癌症個案,由於通過NGS CGP檢測所得到的基因信息量比較大,具有一定的複雜性,有必要成立分子腫瘤專家會診組(MTB),讓不同學科的專家共同研究治療策略。 近年致力研究分子腫瘤專家會診組(MTB)成效的港大副教授Aya El Helali醫生則表示,分子腫瘤專家會診組是實踐精準腫瘤醫學的重要基石,由多個學科專家組成的會診組,可充份討論全面癌症基因檢測報告的各項發現,從而制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而由於腫瘤藥物和治療手段發展迅速,多個學科專家一起互動、交流,可確保病人獲得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Helali醫生指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養和醫院於2018年成立分子腫瘤專家會診組,在一些晚期癌症病人的診治中,加入NGS 癌症檢測,輔助腫瘤科醫生在臨床治療中,實施精準治療。研究顯示,接受MTB治療建議的晚期癌症病人,在各個癌症療效指標中,均有良好表現。其中,獲得由MTB會診組制定治療方案的病人存活率有明顯提升,比沒有接受MTB會診組制定治療方案的病人,平均延長7.5個月存活期。與此同時,百分之六十五的病人,接受MTB建議的治療方案後,病情受到控制。 Helali醫生指出,分子腫瘤專家組應包括: 腫瘤科醫生; 分子病理科醫生; 癌症生物學家; 藥劑師; 臨床遺傳學家; 生物資訊學家; 生物統計學家以及數據科學家。 李詠梅醫生認為,是次大灣區內三地專家攜手就精準腫瘤醫學未來發展的倡議,具有標誌性意義。為區內八千六百萬人口醫療發展制定標準,是地區整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倡議就精準腫瘤發展提出框架,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石。廣東省、香港以及澳門三個地區,每年新發癌症病人達到25萬人。能夠為大灣區居民制定良好而統一的治療標準,除造福區內居民,更是全國十四億人口的喜訊,而最終也會對整個亞裔世界帶來禆益。 李詠梅醫生又表示,大灣區發展精準腫瘤治療標準,將吸引更多業內優質機構及人才參與,對藥物和治療手段的進一步發展有很大助益。 區兆基會長說,為提高大灣區城市的精準腫瘤醫學水平,促進癌症患者的研究和臨床合作,精準腫瘤醫學界要開始著手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建立大灣區醫院合作網絡,促進資源、專業知識和患者數據共享;定期組織精準腫瘤醫學會議和研討會,分享知識、促進合作;推動精準腫瘤創新研究,鼓勵醫院同學術機構以及行業合作;制定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實踐的標準化協議和指南,確保患者護理、治療方法和數據收集的一致性,提高治療效果;建立集中數據庫,存儲和共享匿名化患者數據,以供研究用途;加強培訓和教育,提升醫療專業人員在精準腫瘤學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國際合作,交流精準腫瘤醫學的專業知識以及最佳實踐,進一步提高大灣區護理水平;定期監測和評估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的進展,確定改進的領域,並確保行動計劃的有效性。 參與共識文件研討及撰寫的專家,包括:區兆基、Aya El Helali、林泰忠、曹志成、馬紹鈞、林德深、龍浩鋒、黃永瀚、黃邵南、李浩勳、梁澄宇、劉健生、甘子揚、莫小婷、林美瑩、饒仕鋒、佃穎恩、張嘉文、陳少康、鄺維基、張寬耀、潘明駿、戚彥君、林河清、陳穎志、黃思銓、曹亞兵、許政偉、陳志堅、常建華、孔鳳鳴。(完)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