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香港12月14日報章社評:逐步放寬防疫 推進通關促復甦

分享到:
2022-12-14 10:0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14日電 香港14日起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市民不需再掃“安心出行”,亦取消入境人士“黃碼”安排。香港多份報章12月14日就此發表社評。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順民意取消“安心出行” 冀通關早實現

內地防疫政策大轉向,港府因應新形勢,並順應民意,宣布從今天起取消掃描“安心出行”和停用“黃碼”等多項防疫措施,前者讓市民可告別進出大部分處所須先掃碼的動作,後者則是實施變相“0+0”入境安排,標誌疫下復常進入新里程碑。

更重要是香港變相實施“0+0”,可為內地充當示範作用。港府九月實施“0+3”後,疫情出現反彈,又顧及內地感受,在放寬入境限制時不能給內地帶來額外衞生安全風險,而不敢貿然再進一步推進“0+0”。隨着內地防疫大鬆綁,而且有些措施還比香港走得更前,令港府再不用有所顧慮,決定取消“黃碼”。只要當局進一步放寬入境檢疫後,輸入個案沒有出現大爆發,而且又能引入活水,相信可增強內地與香港和海外恢復通關的信心和步伐。

《大公報》發表社評:優化防疫政策 為復常做好準備

香港和內地近日都不斷優化細化疫情防控政策。內地早前頒布防疫“新十條”,大幅放寬檢疫規定。香港市民14日起不再需要掃“安心出行”,並且取消黃碼,入境人士只要沒有確診,便可一切行動如常,有關措施等如宣布香港全面對入境人士開放,這對於香港發揮“聯通世界”優勢、推動疫後復甦至關重要。在通關問題上,香港固然要等待中央的決策,但這不代表在這段時間香港只能等待。相反,為迎接之後的全面通關,特區政府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早作部署和對接,為真正通關創造條件。

通關不代表放鬆抗疫,恰恰相反,在通關後更需要精準抗疫,加強對確診者的檢驗及追蹤,更要就疫苗標準,檢測要求,健康申報等與內地全面接軌。這些工作都不應等到真正通關才進行,現在就應該着手推動,確保之後的通關工作能夠暢順、有序推行,讓香港社會能夠真正復常,也為經濟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文匯報》發表社評:逐步放寬防疫推進通關促復甦

對相關防疫措施的調整,商界齊聲叫好,大部分市民都支持。有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支持取消“安心出行”,另有超過六成受訪者支持繼續保留現時學校每天快速抗原測試的安排。這反映出政府按實際情況、平衡風險後調整的措施,回應了社會對復常的殷切訴求。

近期內地不斷優化防疫措施,香港與內地密不可分,市民期待早日實現與內地免檢疫通關,恢復兩地正常往來。特首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非常積極推動兩地免檢疫通關,內地有關部門亦非常重視,但要按實際情況逐步推進;任何優化措施,兩地政府都會積極考慮。內地已取消“行程碼”、取消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內地與本港防疫措施的差異不斷收窄。特區政府應把握時機,結合雙方過去三年的防疫經驗,切實平衡防疫和經濟發展、人員往來的需要,積極探討、落實兩地免檢疫通關的可行性,回應市民期盼,為本港經濟民生重振注入源源動力。(完)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李家超: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好發展時機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