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圓滿舉行

分享到:
2022-12-09 16:0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9日電 12月8日,在“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上,粵港澳三地、產學研三界的專家學者和科創企業代表,為打造全球頂級科創灣區建言獻策。

在“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佈的《共用創新指數研究報告》顯示,以科創為特色的專精特新企業已成為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和成渝四大城市群產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體現,目前四大城市群共有專精特新企業4980家,占全國專精特新企業的50.2%,與此同時,中國內地有超6成的燈塔工廠也聚集於此。

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現場

參會專家表示,世紀疫情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讓經濟快速恢復並持續高品質發展已成為當前越來越重要的一項任務。面向未來,以“製造基底+創新基因+數位基礎設施”的底座基石,以政企學研協同創新“有來有往”的多向互動,以戰略型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共用共融,以戰略科學家與產業科學家“研產一體”長效驅動為特點的共用創新模式,將成為中國經濟“強筋健骨”的動力支撐和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源泉。

作為面向全球、聚焦中國,連通產學研、粵港澳三地以及內地的重要交流對話平台,本屆“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以“共創共用、邁向一流”為主題,作為峰會主辦方之一的騰訊公司表示,未來將圍繞國家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重要方向,在促進共用創新的生態中連接科研機構、高校院所等更多創新主體,成就更多“專精特新”科創企業,創造更多可持續社會價值,更好履行科技企業的責任擔當。

敢於繼續“吃螃蟹”——科創使大灣區成亞洲最具創新潛力區域

“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非常關鍵的任務之一,也是我們這幾代人的歷史使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在峰會上擲地有聲。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對外開放以來,已完成8輪用戶實驗共800多項課題、全球累計註冊用戶4000多名,已經成為粵港科技創新的共用性關鍵支撐平,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成為支撐大灣區乃至我國攀登全球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高峰的“大國重器”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

縱觀全球,發展和創新進入十字路口,唯有準確把握形勢,才能找到出路;唯有堅持自立自強,方能屹立不倒。“21世紀將是亞洲世紀!”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卓越院士、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在視頻演講中強調,“中國和許多其他亞洲國家需要加大對科學技術投資,更加自力更生,盡可能在本區域內進行技術創新,就像美國目前在矽谷所能做到的那樣”。而在馬凱碩眼中,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亞洲最具創新潛力的區域。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卓越院士、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

當前,疫情應對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疫情三年讓大家的需求從“線上”轉向“在場”,也加快了數位科技對傳統創新活動技術底座的重塑。為走出疫情後的經濟發展積蓄了動力,增強了韌性。騰訊研究院在峰會上發佈的“升維·2023十大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顯示,高性能計算邁向“CPU+GPU+QPU”時代,泛在作業系統加速“人-機-物”全面融合、雲計算集成化和異構化持續演進……基於5G、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底層技術,全真互聯正在成為新趨勢,世界正加速邁入數位文明時代。

敢為天下先,是大灣區在改革開放發展中鍛造的精神底蘊,在科技創新的時代更需要繼續發揚。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峰會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國新時代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典範、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國家戰略,也是新的時期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他表示,希望在科創領域,三地的官產學研可以秉持過去“吃螃蟹”的嘗新、創新精神,迎難而上,務實進取,為國家偉大的創科事業貢獻灣區的力量。

共創共用新價值—創新需要政產學研“相互奔赴”彼此成就

科技和產業創新,歸根到底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實踐中,粵港澳大灣區逐步探索了一條從基礎研發、技術攻關、市場應用到社會利益創造的價值生態鏈條,實現了創新活動從出發點到落腳點的“正向迴圈”。科學家+企業家、大企業+中小微、核心城市+成員城市,再加上一國、兩制、三區,是大灣區獨特多元優勢。

多主體參與的創新活動,講究的是開放共用,追求的合作共贏。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科學家,澳門大學教授、2022“科學探索獎”得主麥沛然更懂得這句話的含義。麥沛然在峰會中以自身經歷為例,分享如何在澳門大學、珠海橫琴和深圳河套科技園三地奔走,連通研發、製造、應用和市場。“大灣區數實並重、軟硬一體的研發和產業生態,不僅讓產業鏈、基地、人才等優勢可以跨境利用,還能在與現實需求和市場的溝通對接中錘煉產品研發,提升創新‘含金量’和競爭力。”

澳門大學教授、2022“科學探索獎”得主麥沛然

“澳門將加強與橫琴以及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為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以及融入國家創新的體系而努力”,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局長戴建業在峰會致辭中表示,將持續鼓勵及推動澳門科技企業與大灣區高等院校的合作,積極促進產學研的融合發展。

據《共用創新指數研究報告》指出,大灣區的創新資源要素在深港兩地、珠江兩岸、四大核心城市之間跨河、過江、越海,頻繁流動、深度共用。這背後依託的是大灣區科技和產業創新的“三大利器”:區域產業集聚平、大科學裝置平台和企業開放創新平。其中,華為開發者、騰訊數位生態、廣汽智聯等企業開放創新平台是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的一大特色。

談及搭建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的初衷,騰訊傑出科學家、美國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劉威強調,“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數位技術創新,以數強實,為用戶、合作夥伴和全社會創造更多實實在在的創新價值”。據瞭解,依託前沿數位技術和開放平台,騰訊三年累計服務超過200萬客戶,合作夥伴遍佈大灣區內外。而騰訊“雲深”人工智慧藥物發現平台、與國家天文台合作開展“探星計畫”等,又為基礎科學研究與發現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有生態才有韌性—戰略型企業是經濟發展和科創的“加速器”

企業枝繁葉茂,經濟才有活力。“企業一直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家發展的大局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指出。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培育和發展,中國企業逐步形成了開放協同、共榮共生的創新群像:華為鴻蒙生態開發者近4萬款應用跟隨華為的步伐走向全球市場;騰訊開放平台合作夥伴總數超過1300萬,為社會直接和間接創造4618萬個就業崗位,年收入過千萬的產業生態合作夥伴數量過去三年來年複合增長率80%;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了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完整佈局,通過逐步開放感測器及控制權,為全球開發者和中小企業提供創新創業的平台。

“這些數位科技企業,提供生產性服務,他們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演講中表示,製造業提供大量就業、推動國民收入增長和共同富裕,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但製造業要想真正高品質發展,必須直面數位化轉型挑戰。這種背景下,華為、騰訊等數字科技企業為製造業提供數位化服務,説明企業研發適用、有效的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推動我們的製造業提高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要推動製造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也要鼓勵數字科技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騰訊傑出科學家、美國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劉威

“國家剛剛出台了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新十條’,現在推動經濟穩中求進、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變得尤為重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峰會演講中給出了建議:重塑內部營商環境,讓市場起主體作用、政府起更好的作用,進一步支持大中小微市場主體特別是具有生態效應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從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經驗看,龍頭企業一直是科技和產業創新的中堅力量,也是當前我國新型科創舉國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

支援根植性強的龍頭企業發揮數字經濟枝繁葉茂的“生態效應”,有序發展、健康擴張,支持其跨界發展、跨境發展,成為支撐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性平台企業;在當前疫情防控政策下,將企業生態引領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作為戰略型企業的培育目標,鼓勵戰略性平台企業牽頭或參與數字經濟領域國際標準、國際規則的制定,打造成我國參與全球數字治理的生力軍……峰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家紛紛圍繞如何支持更多企業成長壯大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出了觀點建議。

“科技發展是一場無止境的長跑。我們將圍繞國家所需,發揮自身所長,更好履行科技企業的責任擔當,不斷自立自強、促進共用創新、推動科技向善,為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現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騰訊高級副總裁、騰訊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表示。(完)


【編輯:崔靜雯】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