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疫下慘案增 港人精神健康受關注

分享到:
2022-12-03 11:5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2月3日電(記者 張明臻)年關將至,香港發生多起疑似因精神疾病引發的縱火、弑母等倫理慘案。人口稠密、生活繁忙、節奏急促,港人承受壓力,面對種種挑戰,精神健康問題值得關注。

11月30日,一名50歲女性被發現藏於家中床下暗格,身上多處淤傷已死去數日。該名死者25歲兒子涉嫌謀殺被捕,被捕人有暴力傾向等精神病記錄。12月1日,位於灣仔一間住宅突發大火,居內89歲及53歲男子證實死亡,但二者胸口皆有刀傷,疑似兒子照顧臥床老父壓力大,弑父後自殺。9月,更有中年男子因陷入財困,拖累年邁父母一家三口相約跳樓案件等。

香港人口現時達約730萬,疫下精神健康問題備受關注。

焦慮症、抑鬱症是香港最普遍的精神健康問題。有調查指出,在香港平均每七人便有一人曾經歷心理健康疾病;每四位港人就有一位面對焦慮或抑鬱症,是全球平均的2.5倍。

香港情緒健康學會會長,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對香港中通社記者分析,2019年的社會事件和持續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令很多香港人身心俱疲,不少港人情緒都遭受到海嘯式的衝擊,港人精神健康指數已經連續五年不合格。

而近期類似案件頻發,她認為與患者不能及時覆診,病情復發有很大關係。林美玲指出,精神類疾病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疫情又產生連鎖效應,生活壓力、經濟壓力,令患者病情加重,但公立醫院不能及時就診,排期至少一年半,18歲以下兒童往往要等候更久,導致很多患者病情複發或加重,才會釀成悲劇。

疫情洗禮下,青少年、中年、老年沒有一個年齡段逃得過高壓力風險。

網課時代,學童的社交、學習環境轉變大,加劇情緒問題,但卻甚少求助;中年人作為家庭支柱,承擔巨大經濟壓力;長者外出受限,長時間居家或增加長者對社會的疏離感。

有調查估測,2021年香港自殺率為12.3(每10萬人計算,下同);較世衛去年全球標準化自殺率9高出3.3。今年香港自殺個案由2月下旬開始攀升,至3月下旬達兩年高峰。

自殺率攀升情況亦不容忽視,普及精神健康仍需時。

林美玲建議,公眾教育要加強推廣,讓大眾明白什麼是精神健康,有壓力如何放鬆等;如果患者初期有緊張,睡眠不好就立刻跟家人說,仍有問題就需要看專業醫生。

過去10年,公立醫院精神科服務病人人數上升45%,但精神科醫生人數僅增加16%;即平均每10萬名市民只有5.2名政府精神科醫生,遠低於眾多中高收入國家每10萬人有15名精神科醫生的水平。

林美玲認為,公立醫院的精神科服務現在難以滿足基層市民的需求,需要多一點支援分流。長遠來看,精神科醫生人手不足,則需要加強留人才、引人才,因為培訓一名合格的精神科醫生時間非常長。

其實,特區政府明顯注意到疫下市民的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大幅增加資源,2020至2021年度此範疇佔醫管局總開支6%至56億港元,過去5年撥款上升了23%。精神健康調查也較往年更加頻密,目前,香港正進行為期42至51個月的大型精神健康調查,調查工作將於明年首季完成。

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藥物和治療。精神健康政策必須要多管齊下,應多體察民情,並配合社會變化,力求全方位改善市民的精神健康。(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無人機拼出粽子、龍舟你看過嗎?
中國新能源車已經能開進水裡了?00後們購車最關注什麼?
嫦娥六號“月背採樣”任務“幕後團隊”公開研究和採樣過程!
香港終院兩非常任法官請辭 李家超:法院獨立司法權不變
端午節香港各區龍舟賽不斷 觀賽人潮擠滿賽道氣氛熱烈
【LIVING IN HONG KONG】港大澳籍教授居港八年:在萬里星河和古老中華文化中沉迷
港大外籍科學家談中國“月背採樣”:“極具挑戰性” 彌補了人類探月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