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種族主義在德國根深蒂固 疫情加劇對亞裔歧視據《歐洲時報》編譯報道,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加劇了在德亞裔受到的歧視,但在德國,針對亞裔的歧視早已有之,其中不乏駭人聽聞的事件。 多名亞裔遭受言語歧視 “嘿亞洲人,妳在這幹什麽?”德國之聲網站報道,身在柏林的印尼學生Zacky已在光天化日之下多次遭受言語侮辱,他甚至還被毆打過。 另一名印尼學生Puspa的經歷也類似。在一次跨年夜,有人甚至朝她投擲炮竹。 來自中國的範先生曾經在柏林地鐵遭受過種族主義攻擊。2019年,疫情暴發之前,曾有人對他喊道“滾回中國”。當時地鐵裡有七八個人,範先生說,“但沒人幫助我,沒人朝我這邊看,所有人都在看手機或者把頭轉向一邊。” 紮根於德國的種族主義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並非在德亞裔人士遭受歧視的開端,在德國針對亞裔的歧視早已有之。 20世紀30年代,德國納粹就已開始驅逐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一些人甚至被強制運往勞工營。 德國統一後,反亞裔暴力行為明顯上升,從越南來到前東德的勞工成為了首批受害者。在兩德統一前,約有6萬名越南勞工生活在德國。 1991年,薩克森州的霍耶斯韋達(Hoyerswerda),一批新納粹分子圍攻了一處越南人的集體宿舍,當地居民和旁觀者的拍手叫好。 1992年,在羅斯托克市的里希特哈根(Rostock-Lichterhagen)區,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極右翼暴力事件。約1000名極右翼分子襲擊了一處越南勞工社區並縱火,並再次伴隨當地民眾和圍觀者的掌聲。事發當晚,警方才陸續到達,他們完全未做任何準備,敷衍了事。 “這起事件令很多在德反種族主義人士印象深刻。”柏林反種族主義人士Ferat Ali Kocak說,“我們非常清楚,即使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即使不易察覺,但這在德國已經根深蒂固。” 疫情加劇標簽化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針對亞裔的歧視案例明顯上升。 範先生在地鐵上被侮辱稱“新冠病毒”後去警察局報案,“我對他們說,妳們必須做些什麽,但他們什麽也沒做,於是我質問道,‘妳們在等什麽?等我被殺死嗎?’”此後,這段令人不悅的回憶讓範先生再也沒有乘坐過公共交通工具。 範先生認為,亞裔歧視與當地影視作品中鮮有亞裔形象有關,即使出現也多是諸如“亞洲餐館的服務員”“按摩店的年輕女子”的形象,這與人們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不謀而合。 年輕人成反種族歧視主力軍 在德國,年輕人是參與反種族歧視的主力軍,韓裔德國人Frank Joung如是說,他是一檔移民類電臺節目的主持人,嘉賓均為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國人。 他表示,“年輕人會通過互聯網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他們的文化經歷更加多元,不會刻意關註一個人是黑人或者是白人。” Kocak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說,2020年2月,哈瑙市一家水煙館9人被殺,均為土耳其裔。之後在此地舉行了反種族主義遊行,人們會看到一些積極的變化。“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法被估量的世界,因此需要更多的團結,而年輕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付諸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