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融合比照歐盟前海先行先試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推動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深化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方向。北京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創會主席蔡冠深聚焦港深規則銜接問題,建議比照歐盟,讓前海為粵港澳規則銜接先行先試。他近日在接受專訪時強調,“對標歐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速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作為改革標桿的前海,更應當是主要的努力方向。” 蔡冠深倡灣區規則對接由點到面 蔡冠深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粵港澳大灣區要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這為深化大灣區建設指出了清晰的方向。“規則和機制對大灣區發展很重要,歐盟在這兩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參考。歐盟近30個國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實現了不同主權國家之間貨物、服務、人員和資本的自由流動,達到世界上區域融合一體化發展的最高水平。我們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之間,反而在這些方面並不互通。我們是不是可以學習歐盟融合的經驗,加快對接、融合的速度?” 蔡冠深認為,歐盟融合的經驗是由點到面、先易後難、從具體實踐到法律制度,通過大量的容錯試驗和不斷完善,最終建立了成熟發達的共同市場,因此建議大灣區先從港深規則對接先行先試,便利兩地人流、資金流,降低兩地稅差,以及進一步放開專業人士資格互認。 倡推“港人港稅” 鼓勵青年北上 他認為,香港與前海可以在中央批準下於金融領域建立兩地協同機制,允許資金在更大的範圍內雙向流通,同時支援金融人才和資訊在兩地自由流動。“香港的研發能力很強,但要落地深圳或者大灣區其他城市,沒有自由的資金往來,又怎麽能很好創業?”“中央要求港深合作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科最重要就是人才,而且不單單是香港和內地的人才。香港之所以是國際城市,就是因為全球的金融、科技精英都能匯聚到香港,但香港與粵澳間的科研人員自由流通、科研經費跨境使用、科研設備和實驗用品順暢流動等,仍有不少阻礙。” 蔡冠深認為宜進一步放寬在前海工作的海外和香港創科專業人員申請綠卡甚至永久居留的條件,讓他們可享各項福利和快速通關等優惠,促進區內科研人才流動。同時,前海可全面推動“港人港稅”,放寬在前海工作的港人居住不得超過183天才免征內地個人所得稅的規定,鼓勵香港年輕人在前海及深圳工作和生活。 倡前海作試點放寬資格互認 對於進一步放開專業人士資格互認,他表示可考慮以前海為試點,讓香港與深圳直接互認專業資格,沒有額外的執業限制。前海可探討在CEPA框架下,只要證實有關人士在香港已經取得專業認可資格及相關工作經驗,即可發放“認定專業人士”資格,容許在前海開設事務所,服務範圍覆蓋深圳。至於香港醫生在香港開的藥物、用的醫療設備、香港科研人才在深圳進行科研合作的香港科研儀器,這些也都可以和歐盟的規矩對照,從深圳、大灣區開始,提供一個範圍,在這些區域內全部可以自由流動。 另外,蔡冠深透露,在今年兩會後,將借鑒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的經驗,在天津成立一個“環渤海企業家聯盟”,以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力量、智慧和積極性,助推環渤海經濟圈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