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香港發展AI關鍵在於“集中力量幹大事”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3月1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1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相比其他地方,香港發展生成式AI有局限性和更大的挑戰,這就需要善用優勢“集中力量幹大事”。 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 在工業界待了15年,曾組建阿里巴巴、字節豆包大模型團隊,如今轉戰學術界,楊紅霞選擇了香港,看中的是這裡的人才和教育,這也是香港發展AI的優勢所在。她希望來香港做更多高精尖領域的探索,讚香港有不少科研成果在內地各個地方進行轉化,賦能重要產業。 然而,面對大模型不斷推陳出新,地方小、人力貴的香港,能否在AI發展上奮起直追?香港在AI產業的落腳點又在哪裡? 楊紅霞指出,香港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算力資源,“但大灣區是在這裡的,和深圳、廣州未來一定有非常多的合作”,以理大團隊為例,目前就在推動與南方電網合作研究Robotics foundation model(機器人基礎模型)。 她認為,香港發展AI和大模型是有機遇、有優勢、有潛力的,像ChatGPT、Deepseek團隊人都不多,一樣能幹成。香港的每所大學在能源、醫學等領域都有領先的專家,還有建築、金融等優勢產業,前提是各界集中力量幹大事。 “比方説只有像我這種計算機背景的人是不夠的,必須得把各個領域專家拉進來幹這個事。”楊紅霞說,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投資有經驗的團隊建設、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產業互動更是重要推動力。 當天,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舉辦以“DeepSeek 及更遠的未來”為主題的論壇,楊紅霞作為主講嘉賓,現場回應了怎麼解決AI瞎編的問題、怎樣才能真正將AI應用到工作中等提問。 “主要原因還是大語言模型還沒有到perfect(完美)的境界。”楊紅霞解釋,生成式AI需要大量數據錄入到預訓練中,系統才能直接檢索、生成,這就需要實時連接數據庫,例如檢驗檢測的專業人員參與進來,在預訓練和學習階段不斷輸入數據,再例如大模型的算術功能很差,我們可以讓它有效調用像計算器等工具,甚至調動任何工具不斷地優化AI。 也許在這個領域,香港各學科學者的專業知識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完) 【編輯:王瑤】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