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香港4月18日報章社評摘要

分享到:
2024-04-18 09:4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18日電  香港報章4月18日就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垃圾收費問題多 借鑒經驗再研究

香港正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政策。

環保的大原則人人支持,但具體到實施垃圾收費這個階段,香港至今意見紛紜,現實條件也難以做到一蹴而就,教育、配套等等,缺一不可,這需要時間,不可能跳越中間環節。香港借鏡其他地方環保經驗,需要客觀全面,認真分析研究其政策形成的過程、推動政策的程序,再根據本地實際作部署。香港結束“先行先試”後下一步如何走,最重要還是實事求是,不可急於求成。

香港中通社圖片。

《文匯報》發表社評:把握內地研學遊商機

內地航天事業發展一日千里,以航天科普為核心內容的研學遊備受推崇,成為旅遊教育新風潮,酒泉、西昌、文昌等航天發射基地,每逢五一、十一黃金周前後均客如雲來。

內地航天研學遊對本港青少年很有教育意義,也有帶動本港研學遊發展的巨大潛力。有本港旅遊界人士反映,受時間和交通成本限制,目前本港到內地的航天研學遊,以團體、學校組織的考察交流團為主,專程赴內地的航天科普商業化旅行團較少,但相信隨着旅遊市場發展及獲得國家支持,香港旅遊業有望開拓更多航天遊學團新項目。航天研學遊為代表的研學遊具有經濟、社會等綜合效應,在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素質教育水平、激發旅遊市場活力等方面作用顯著,是推動教育事業及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解香港看病難 須借灣區之力

香港醫管局17日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2023/24年度全職醫生流失率為6.1%,雖較去年有所改善,但年輕醫護人員流失比率仍較高,趨勢令人擔心。

要解決醫護人手荒,除了盡力挽留現有人員,不外乎兩個辦法,一是擴大培育本地醫生人才,二是加快引入外援。前者來說,近年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已持續增加醫科學額,香港科技大學亦爭取成立本地第三間醫學院,目標每年可培養200名醫科生,這是好事。對於後者,過去一年,醫管局積極向內地與海外招募人手,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138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醫管局工作,預料到年底人數會增至200人;另外,與內地大學加強聯繫,鼓勵在內地大學攻讀醫科的本港學生畢業後回港投身公立醫院。就目前而言,醫護人員數目錄得增長,顯示當局採取積極行動作出改善,值得肯定。  (完)

【編輯:譚暢】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