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獲政府資助 推動大灣區建築業跨區域合作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月15日電 香港理工大學致力發揮研究優勢,開展公共政策研究以造福社群,獲得特首政策組轄下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支持。理大亦是本年度唯一獲此資助的高等院校。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推進國家“一國兩制”發展的關鍵。由理大協理副校長(環球合作)、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建築管理講座教授沈岐平教授帶領的“粵港澳大灣區建築業跨區域合作策略與政策框架”項目,獲“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396.6萬港元,推行期36個月,聚焦探討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大灣區為香港建築業通過跨區域合作擴展業務帶來的發展機遇。項目針對人才合作、項目管理合作和規章制度合作三個策略領域,提出一套跨區域合作策略的政策框架,為政府部門和業界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建議,從而推動大灣區建築業的高質量合作。 沈岐平 此外,在另一項“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2023/24年度兩輪遴選中,理大合共有八個項目獲得資助,內容涵蓋內地合作、經濟發展、創新科技、環境保護、教育及青年發展、政制發展及管治、民生等重點議題。最新一輪入選項目包括由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帶領的“評估新能源汽車在香港的適應性:氫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未來”;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研究)曾榕波博士的“全球環境、社會和管治方針倡議下香港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助理教授諸葛承祥博士的“香港公交電氣化:可行性分析和系統優化”;以及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容曉君博士的“出行行為與建成環境間的關係:對殘疾人士流動性及生活質素的影響”。 “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及“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均由特首政策組負責管理。所有獲資助項目應能有助政府作出明智的決策,研究成果須可有效和切實可行地轉化成政策。前者因應政府的研究需要及施政重點選定策略議題,旨在支持年期較長的研究,每個項目最多可獲資助港幣500萬元;後者聚焦規模較小和需時較短的研究,每個項目最多可獲資助港幣100萬元。 (完) 【編輯:陳偉根】
|
視頻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