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專訪何永賢:希望以人為本 讓香港市民住得幸福

分享到:
2022-09-10 16:46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9月10日電  “談起理想居所,我會想起人情味兒,未來‘溫暖公屋’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直面香港居住問題,直言會以人為本,增加市民居住的幸福元素。

香港中通社記者 曹文毓攝

“住得細、住得貴、住得差”成為香港長期痛點,由原運輸及房屋局分拆獨立的房屋局,其重任之一就是解決香港積存已久的房屋短缺問題。讓市民住得開心也是何永賢為自己定下的目標。

出身建築師,面對冰冷的建築物時,除了如何推進工程,何永賢更會注重空間美感。甫一走入何永賢的辦公室,便見到一片綠意盎然,她也將這種理念用在建房,“建造時如何能夠兼顧好的設計,營造健康的居住環境。”

然而,擺在眼前的現狀是香港樓價貴絕全球,人均居住面積細小,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6年,更有年輕人為了住公屋,拒絕職場晉升,社會不乏豐富香港置業階梯的聲音。

何永賢亦讚同多層置業階梯對於香港人改善居所十分重要。從香港現實來看,在覓得土地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放大單位面積,能夠提供給市場的總數便會減少。在置業階梯中保留細小單位,也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

以租住公屋的居民可購買的綠置居為例,單位面積普遍介乎185呎至406呎,並以市價5折左右開售,最平僅需數十萬就可入場。在何永賢看來,這些細小的單位給了有需要人士一定的“上樓”空間。

房屋供應緊迫,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提速、提效、提量”,還成立了“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要求新班子上任一百日提交報告。而何永賢執掌的房屋局,也是唯一一個要提交“百日報告”的決策局。

何永賢透露,經過推敲思考,大家的建議都很仔細,希望務實有為兼顧行動性,然後向市民清晰解釋特區政府將會怎麼做。

為了“鬥速”,上任兩個月來,何永賢自言每天都很充實,和承建商交流看法之餘,她還堅持去地盤,鼓勵同業的同時,也想從實踐中了解如何提升建造技術。

香港中通社記者 曹文毓攝

目前,特區政府正領導業界推行“建造業2.0”,在建屋項目上試行“組裝合成”建築法,這也是多個中央援港方艙醫院所使用的方法。

談回老本行,何永賢明顯打開話頭,讓晦澀難懂的專業詞語變得易懂。“組裝合成法可以提速,讓部分工序在廠房內進行,之後再拿到地盤,很多東西可以平衡地去進行。”

從郊野公園的觀星台、曾咀骨灰龕到百勝角消防局宿舍都是組裝合成法的實踐,何永賢解釋,組裝合成不只可以提速,在環境保育方面的貢獻也很大。但由於地盤條件不同,也不能所有項目“一刀切”使用組裝合成的方法。 

未來10年,特區政府已找到350公頃土地,計劃首5年落成約10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到第二個5年期,大幅提升至超過23萬個單位。由於數目懸殊,這一計劃也被外界視為“頭輕尾重”。

“房屋工作是永續的,眼前最緊張的就是未來五年。”何永賢解釋,這五年的挑戰源自過往找土地時爭論了許久都不能前行,未來五年土地供應少一些,但到第二個五年,建樓速度就會加快。

目前,新班子正值大施拳腳的時候,肩負市民安居重任,何永賢希望做到以人為本。她理想中的公屋應保留著人情味兒,她也在思考如何在公共設施中提供空間,多一些溫暖元素,讓市民住得幸福。

但面對房屋這一棘手問題,絕非一方可以一力承擔。何永賢也希望社會出份力,“一些和房屋供應有關的爭議,是不是大家都可以稍微放低一下,去幫這些公屋一把。”(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黃埔百年)周恩來侄外孫沈清:以百年黃埔魂 圓今日中國夢
【通講壇】止住下滑重回對話 中美防長終見面
陳茂波率團赴美宣傳香港:香港是外資進中國和亞洲的跳板
UFO突降深圳?別怕,是全球首創的eVTOL載人飛碟
“35+非法初選案”裁決:否定認罪的被告中2人脫罪14人罪成
以軍轟炸加沙難民營 美國竟還試圖為其打掩護
【黃埔百年】一日黃埔人 終身黃埔魂 記國民黨員季麟連的黃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