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從穩經濟與產業創新觀察中國2025發展動向 香港中通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從穩經濟與產業創新觀察中國2025發展動向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施鑫岳 全國兩會完成各項議程,落下帷幕。近兩周的會議,是外界觀察中國未來發展動向的最好窗口。穩定經濟、產業創新,是中通社前方記者在報道中感受最深的2025中國發展兩個重要方向。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新一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外界關注焦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5%左右”,並提出系列財政支持: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 “及時研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確保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經濟主題記者會上預告。這將是去年國慶前夕中國出台一攬子政策後的延續,今年的重點領域落在消費,將加大直接補貼力度、加力擴圍實施以舊換新、新增實施貸款貼息政策。 有分析指出,消費將是2025年經濟增長實現5%增長的強保障,實實在在的財政補貼也將是穩定民間信心的有力措施。 來自杭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成為兩會最熱詞。在開放媒體採訪的代表通道上,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先後現身,AI相關專家成為最受歡迎的採訪對象。AI熱背後,中國也在思考政府如何支持更多創新?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實體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長劉捷在開放團組時回答有關浙江科創時,形容政府服務是“店小二保姆式”,未來將大力實施算力數據大模型等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服務“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政策兌現,說到做到”。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在談科技創新時也強調,中國現在既有杭州的硬科技創新,也有在河南中部的商業模式創新,也有文化創意創新,創新的土壤已經有了,下一步就是好好呵護、厚植土壤,構建生態。 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政府工作報告在“人才”方面篇幅不少,報告發布後已經有北大、清華等多所高校宣佈擴招。 錯失“廣東江門人梁文峰”的高校大省廣東,兩會期間也很積極搶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中外媒體面前表示,熱忱歡迎廣大有志青年在廣東、到廣東就業創業,企業家來投資興業。 “人工智能+”,是接下來產業創新的方向。來自製造業大省的全國政協委員、合肥合鍛智能製造公司董事長嚴建文認為,人工智能是產業發展的工具和手段,“人工智能+”是一個賦能層面,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是在製造業發展好以後,再加人工智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