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驚蟄“打小人”:傳統習俗在香港現代都市的生命力

分享到:
2025-03-05 18:51 |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5日電 題:驚蟄“打小人”:傳統習俗在香港現代都市的生命力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

  “邦!邦!啪!啪!”香港銅鑼灣鵝頸橋下,這一天香火鼎盛,遠遠就能聽到大力的、此起彼伏的拍打聲音,這是正在進行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打小人”習俗。

  3月5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古人認為驚蟄昆蟲甦醒,可能帶來病害;因此這一天會有驅蟲避害、“打小人”驅趕霉運、吃“梨”遠離疾病等習俗。

  香港“打小人”已有數百年歷史,具體起源難以考證,一般認為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驅邪儀式。這一習俗在廣東地區尤為盛行,後傳入香港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保留至今,並成為遊客打卡點之一。

  打小人儀式地點考究,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山邊等地方進行。除了最大規模的鵝頸橋,油麻地榕樹頭、上環廣福義祠等都有職業“打小人”。澳門新橋大興街石敢當前、台灣南投龍華宮千手觀音廟都有“打小人”活動。 

  具體而言,要用清香和蠟燭奉神,再將委託人姓名八字寫在百解靈符上,在小人紙寫“小人”或“是非精”等字眼,再將小人紙放在磚頭上邊唸咒邊拍打至破爛,最後還要祭白虎、撒芝麻、擲筊等步驟。

  “打小人”也有一些禁忌,如不能指名道姓,會“反噬”;孕婦不能參與,打小人的對象也不能是孕婦等。

  記者當日在鵝頸橋下見到,不少“打小人”攤位都由老婆婆負責,打的時候口中會念念有詞。口訣也非常豐富,如“打你隻小人手,打到你有錢唔識收”等。

  有的攤位會擺出“香港特區政府發牌”的字樣,證明是合法活動,標價50港元每人。但記者了解發現,這其實只是一般的商業登記,如其他個體攤販一樣,需申請牌照及交稅,不過業務性質上可以明確寫“打小人”。

  2009年,打小人習俗登上美國《時代雜誌》,成為“亞洲最佳事物”。記者觀察到個別攤位有中英雙語介紹,也有不少外國遊客對這一傳統習俗充滿好奇,拿出攝影機拍攝。Vanessa對記者表示,在時代廣場周圍看到這個感覺很神奇,不過認為儀式很有自己的道理,但她不敢嘗試。

  遊客陽女士認為,中國除了現代基本沒有什麼心理健康醫生,打小人的老婆婆們也算是舊時代“中國特色心理醫生”。市民許先生就說,自己今年犯太歲,母親耳提面命要自己一定要來,保個平安。

  “打小人”被視為一種心理宣洩方式,幫助釋放壓力,祈求平安。“打小人”等傳統在香港的保留,也展現了傳統習俗在現代都市中的獨特生命力。(完)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