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含甲骨文和戰國樂器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2月19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19日公布了六項“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分別是:吉林和龍市大洞遺址、浙江仙居縣下湯遺址、甘肅臨洮縣寺窪遺址馬家窑文化聚落、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號墓、江西景德鎮市元明清制瓷業遺址群。
其中,在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考古工作者實現了西周甲骨文的又一次重要發現。持續至2024年,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考古隊進一步明確,該遺址擁有宮城、小城與大城三座西周城垣,規模之大,彰顯著周原遺址的都邑地位。尤其在宮城東南門西側的壕溝內,發現了200餘片卜甲、卜骨殘片,初步辨識出刻辭180餘字。這些甲骨文,涉及天文曆法、歷史地理、軍事戰爭等多方面,對解開西周諸多歷史謎題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 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號墓的考古發現則揭開了戰國時期楚國禮樂文化新內涵。2020年至今,持續5年多的發掘和研究,已確認武王墩大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楚國高等級大型墓葬。共出土器物1萬餘件,其中包括各類青銅容器154件,圍繞著青銅鼎,形成九鼎八簋八簠、七鼎六豆六敦、三件鑊鼎、三件箍口鼎的基礎鼎制組合。這些發現,與既往所知的楚墓截然不同,顯示出戰國晚期楚國王陵的獨特禮制。 樂器類文物也是武王墩一號墓的大宗,包括兩套23件銅編鐘,一套20件石編磬,不少於50件(套)的瑟和至少5種類型的鼓,不少於10件(套)的竽。專家表示,武王墩一號墓所反映的樂器面貌,與戰國早、中期高等級楚墓相比變化較大,大型組合編鐘被大量的絲竹類樂器取代,呈現了戰國時期楚國禮樂文化的發展演變。(完)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