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綜述:杭州新聞聯播改用AI 真人主播面臨失業?

分享到:
2025-02-12 17:40 |

【字號:

  香港中通社2月12日電 題:杭州新聞聯播改用AI 真人主播面臨失業?

  香港中通社記者 葉永成

  春節期間,中國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的《杭州新聞聯播》節目,使用AI數字人播報新聞,做到零失誤率。面對這一嘗試,社會上有聲音指正在就讀播音專業的學生對此感到壓力而選擇轉系,引發社會熱議。究竟AI可否取代真人成為新一代主播?

  近日,人工智能這種“讓人歡喜讓人憂”的技術快速發展。《杭州新聞聯播》春節期間使用AI主播優勢明顯,全天24小時直播,還能切換不同語言、零出錯等,大大提高了新聞報道效率,節約了人力成本。

  事實上,數字人播報新聞,杭州電視並非開創者。早在2018年11月,新華社的AI新聞主播已經面世,隨後推出多語種的AI新聞主播。隨後,新京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機構也都有相應的探索。

  去年3月,中國全國“兩會”(人大、政協年會)期間,央視財經新媒體就曾以總台央視主持人孟湛東、郭若天為原型進行複製的AI主播——小東、小天。兩會報道期間,這兩名AI主播全天實時為用戶解答各類問題。可以說,使用數字人播報新聞,已經成為當代新聞實踐的新形式。

  北京某大學播音專業陳姓女大三學生表示,看到近期多檔電視節目推出AI主播,心理也增添了壓力。過去以為練好台詞,說好普通話,有個好學歷,好模樣,就能在電視台找份工作,但現在看來要補充學習的還有很多,正考慮轉為攻讀法律碩士研究生。

  然而重要的是,承認AI主播在新聞播報方面的技術優勢,並不意味著真人主播職業已然“無用”,甚至到了需要懷疑播音專業教育存在合理性的地步。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海明認為,更多媒體打破傳統觀念,積極擁抱AI新技術是一件好事,比如深夜檔新聞,凌晨的突發事件播報,就能用AI主播替代真人,節省了真人主播的勞動力。

  劉海明指出,AI會淘汰一些人,有就業壓力很正常,但淘汰的是完全拒絕新技術的人,而不是搶奪所有新聞人的飯碗,AI替代真人主播或記者則是杞人憂天。

  四川一所院校播音專業的張姓學生,也深信主播行業不會被AI替代,因為人與人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採訪寫作等仍需真人來完成。AI主播的出現,提醒在讀學生應該學好AI技術,幫助自己提升工作效率。

  分析指,面對AI主播紛紛“上崗”,播音專業師生應該研究人工智能與播音實踐的關係,探知人工智能技術對播音實踐的影響,探索專業實踐者的獨特價值所在。只有全面認識人工智能、認識播音實踐、認識專業人員的潛在能力後,再來討論播音專業何去何從,就不會盲目樂觀或盲目悲觀。(完)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