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隻猴子死亡受關注 動物保護社會共識強 香港中通社10月15日電 題:香港九隻猴死亡受關注 動物保護社會共識強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 香港動植物公園近兩日陸續有9隻猴子死亡事件,政府立即召開跨部門會議檢討應對工作,社會上下對事件表示關注。一直以來,得益於政府法例及社會教育共識,令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生物多樣性卻一直很受重視。 涉事9只猴子包括一隻白臀長尾猴、一隻松鼠猴、三隻棉頂狨猴及四隻白面僧面猴;另有一隻白臀長尾猴有異常,園方正加強觀察。當中,棉頂狨猴於2020年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全球僅有2000隻成熟個體。 特首李家超15日就事件作出指示,將從三方面處理,包括防止問題擴大、做好適當管控以及盡快查出死因對症下藥。 有獸醫擔心園內其他動物的健康狀況,指傳染病毒“鈎端螺旋菌”是有機會令動物突然死亡的病毒之一,猴子及貓狗的分泌物都有機會儲存這類傳染病毒;或是天氣潮濕水源食物存儲出現問題,又或是有人不小心或故意餵飼不適宜動物食用的食物,如牛油果及朱古力等。 公園10月13日起暫停開放園內哺乳類動物區,以進行全面消毒及清潔工作,並等待化驗結果。 事件引發許多香港市民及動物保護組織的關注,可以見到,在香港不時有虐待動物被市民舉報及被判刑案例,社會在動物保護方面的共識培養已相對完善。 香港城市化程度及人口密度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卻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包括濕地、林地和海洋環境,為各種動物和植物物種提供棲息地。 逾3300種需要維護及管理的珍貴動植物,包括2100個原生種、57種陸上哺乳動物、逾540種鳥類、198種淡水魚、24種兩棲動物、逾千種海魚及84種石珊瑚等;黑臉琵鷺、盧氏小樹蛙、穿山甲及中華白海豚等全球瀕危物種也不時在香港出沒。 2016年,香港就公佈首份城市級《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包含67項具體行動,涉及四大範疇,包括加強保育措施、推動生物多樣性議題主流化、增進知識和推動社會參與。 而現時有關動物保護法例亦有數十條,涉及《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貓狗條例》、《動物(實驗管制)條例》、《動物羈留所條例》等。近月並通過的《2023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草案》加入野鴿,同猴子、野豬一樣禁止喂飼。 保育工作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推進人類社會長期福祉,扮演著關鍵角色。香港在大街小巷可能有動物出沒的地方,也經常能看到標語警示,潛移默化的影響市民遊客。教育和公衆意識,對保育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