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引入內地新模式及技術 一站式急救中風患者 香港中通社10月14日電 題:香港引入內地新模式及技術 一站式急救中風患者
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 “中風”這一發病急驟迅猛的腦部疾病,若不作治療干預,患者每分鐘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因此對患者的搶救往往分秒必爭。香港每年有逾萬宗急性中風入院個案,如何縮短搶救時間或為重中之重。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早前聯同中國卒中學會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在香港引入“一站式急診中風診治(ESU)”模式,採取“0.23T低場磁力共振(MRI)”新技術,協助醫生加速判斷患者中風類別,以便迅速評估治療方式。 據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孟霞分享的內地經驗表示,引入ESU模式後,由抵達急症室至接受治療的時間可縮短至20分鐘內,較國際指引的60分鐘快得多。 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兩大類,分別表現為腦血管栓塞及腦血管破裂,後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0.23T低場MRI技術可協助醫生在9分鐘內辨別患者中風類型,并評估患者大血管狀況,確保患者在接受影像掃描後及時獲得臨床評估及治療。 除高效外,0.23T低場MRI系統相較於目前主流的1.5T或3.0TMRI系統,其成本更低、佔地較小、安全性更高,且無需特殊屏蔽設施。天壇神經影像研究中心副主任荆京指,傳統MRI系統需設於獨立房間內,並需屏蔽設施遮擋磁場;0.23T低場MRI系統則可設在急症室內,甚至做到“邊看病邊檢查”。 此外,該系統對金屬物品的禁忌較少,除病人胸腔或以上裝有起搏器等金屬外,基本皆可經該系統掃描。系統連接標準電源即可使用,靈活性亦大幅提高。 威院腦血管治療中心主任梁慧康指出,不同於傳統的腦部CT掃描無法分辨中風類型,0.23T低場MRI可以分辨出患者是否為缺血性中風等,亦能反推他們中風的時間點。患者中風後有4.5小時的黃金救治時間,推出中風時間點,則有利醫生作出判斷,進行後續的溶栓等治療。 80多歲的香港市民趙婆婆,睡覺時意外中風,在威院接受0.23T低場MRI掃描後及時接受了溶栓治療。梁慧康表示,趙婆婆康復情況良好,一般的中風病人若未及時得到治療,難以像趙婆婆現在一樣,可用語言簡短描述自身中風經歷。 中大威院現已作為香港首個試點,與內地其餘30多間醫院,參與為期18個月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臨床研究劃分兩個階段,總目標為完成200例診斷,威院目前已成功為超過20名病人利用0.23T低場MRI技術完成掃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