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美國政客炮製涉港經貿法案屬政治表態 香港中通社9月11日電 題:香港學者:美國政客炮製涉港經貿法案屬政治表態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所謂《香港經貿辦事處認證法》,鼓譟取消香港特區駐美經貿辦的特權豁免待遇甚至關閉經貿辦。受訪學者認為,美國政客炮製的該項法案是一種政治表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對香港的實質影響不大。 據外媒報道,美國兩黨議員以“香港國安法例破壞自由”為理由,要求行政部門在法案生效30天內認證包括華盛頓、紐約和舊金山的三個香港經貿辦是否得以延長目前享有的豁免。若美國政府認證不應再繼續享有,香港經貿辦將在180天內停止運作。 根據基本法,香港特區可根據需要在外國設立官方或半官方的經濟和貿易機構,目前在全球設立14個海外經貿辦。特區政府表示,三個駐美經貿辦的成功順利運作,有利於擴大港美不同範疇的務實合作。事實上,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過去10年達2715億美元,是其全球貿易夥伴中最高,超過1200家美國公司在港設有業務。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在中美關係不佳的大環境下,美國政客炮製的法案,屬於政治表態。他特別提到,法案是對香港司法案件的干擾,特別是黎智英案;政客通過法案,表達對“反中亂港”分子的支持。 劉兆佳分析,鑑於目前的中美關係,以及美國政府不想在大選前得罪政客,因此法案很有可能最終獲通過;但通過後也不一定馬上執行,至少要等到美國大選後。 若經貿辦關閉,對香港的影響如何? 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商界議員林健鋒認為,估計影響不會很大,“以往曾有一些制裁出現,都沒有停止兩地商界的交往。”他相信特區政府可以透過貿發局及商會,多做推廣交流活動。 劉兆佳表示,駐美經貿辦近幾年來在地緣政治影響下,難以在當地推展與政商界的聯繫工作,因此香港與美國的商業往來,也不一定非要通過經貿辦來推動。 “香港要做好心理準備,在美國大選前、大選後,可能還會面對更多制裁動作。”劉兆佳分析,法案釋放了某種信號,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亦要做好應對。 實際上,美國國會本周安排了密集的涉華議程,將表決二十餘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因此被稱為“中國周”,實則為“反華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