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香港醫療服務致力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2024-06-27 20:05 |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27日電 題:香港醫療服務致力可持續發展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

  香港已走出新冠疫情,社會全面復常。隨著人口結構轉變、慢性疾病愈趨普及、服務需求激增等問題,本屆特區政府上任兩年來,加快推動公營醫療系統的長遠持續發展,從基層醫療、增加資源人手,加強跨境協作等方面,為市民提供可負擔的優質醫療服務。 



  香港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作準則,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以及“早發現、早治理”策略,改善市民整體健康水平,建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醫管局同時發展智慧醫療,持續改善服務質素及提升效率。

  近兩年來,當局從硬件及軟件兩方面發展可持續。在特區政府支持下,醫管局正推進涉資約2000億港元的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合共可增加約6000個醫院床位及90個手術室;亦正推進2025年計劃設立的全港首間胸痛中心、及成立母乳庫及建立母乳捐贈機制等社會普遍需求。

  截至今年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醫生,即每1000人配備2.16位醫生,比例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去年底,醫管局成立環球醫療人才招聘中心,已有不少非本地培訓醫護來港工作;同時,政府大力投資培訓本地醫護,學額6年間大幅增加五成。

  面對人口老齡化及公營資源緊缺衝突,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曾指,未來將瞄准照顧經濟困難、病情危急、複雜重症病人及醫管局教學培訓和創新科研幾大方向,以校正公營服務定位。

  疫情期間內地醫療團隊支援,使得香港與內地跨境醫療協作更緊密,政府冀疫後加強兩地醫療合作,貢獻國家“健康中國”策略。

  當局為在內地長者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紓緩公立醫院服務壓力,縮短市民輪候時間。同時,加強香港與內地醫療人才雙向培訓及交流,建基於與廣東省首階段交流成功經驗,未來將拓展至北京、上海等城市。

  醫藥方面,“港澳藥械通”為香港上巿使用藥物開放內地綠色通道,即使未在內地注册,仍可在大灣區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至於施政報告提出的在河套區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預期可在今年第三季落實,助在港已上巿使用藥物,進入內地應用。政府也在研究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及醫療器械註冊機構,加快新藥械臨床應用提升醫療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疫後政府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加強中西醫協作,《中醫藥發展藍圖》正在籌劃中;香港首間中醫院亦正籌備當中,預計2025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將與內地中醫院建立合作機制,支援持續發展。

  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衛生體系,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以及在醫療科技、中醫藥發展方面都有巨大潛力,疫後通過加強與內地的協作將讓香港醫療發展有更廣闊天地。(完)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李家超: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好發展時機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