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國際古蹟保育研討會首度在香港舉辦

分享到:
2023-06-15 21:12 |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15日電 (陳卓儀  譚暢)6月15日,國際古蹟保育研討會首度在香港舉辦。香港特區政府官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以及內地保育學者,分享中外保育古蹟例子,探討香港保育古蹟新出路。



  論壇主題為“保育與創新研討會2023─創意前瞻歷史建築的蛻變與重生”,由香港新世界發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等到場。

  新世界發展特別項目主管董正綱分享,集團現在盡力復修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期望可以保留並重塑古蹟的歷史面貌,尤其是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十分希望能夠把歷史價值、文化氣息注入未來的皇都戲院,期望在2026年重新對外開放時,把皇都戲院確立為香港未來的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事處文化部門主任景峰,在論壇分享了疫情給古蹟開放帶來的嚴峻挑戰。會後他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表示,香港保育建築工作值得肯定,有些建築保育項目已經獲得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都做得挺好的,面臨新的項目時採取的方法也都很科學客觀。

  他認為,此次召開的研討會以類似“會診”的形式集思廣益,有助於推進香港建築保育工作,因此,更應綜合聽取各方看法後再提出自身意見。“把各路的‘諸侯’‘神仙’都請過來,大家開一個‘神仙會’,找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法。”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杰分享了景德鎮彭家弄保育項目的經驗。張杰對記者說,香港寸土寸金,維持土地保留與開發之間的利益平衡,對政府、開發商還有市民來說都是挑戰,這也是這類項目需要公眾參與的意義所在。

  他舉例香港在大館做的保育工作,從前期設計上就有年輕人和老百姓參與進去,將歷史文化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做得非常優秀。

  當天的研討會上,來自新加坡、英國的學者,分享各自國家的古蹟保育經驗。(完)

視頻

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