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香港“風之少女”:揚帆出海力爭奧運

分享到:
2023-02-27 17:22 |

【字號:

  香港中通社2月27日電 題:香港“風之少女”:揚帆出海力爭奧運

  香港中通社記者 崔靜雯

  2月,春暖花開,風速穩定,一艘艘帆船經歷了嚴冬的休整,迎來了出海的好日子。近日香港中通社專訪了兩位香港帆船運動員,談及帆船運動。

  訪問當天微風徐徐,深水灣的大海捲起層層浪花,記者跟隨著帆船運動員麥卓穎、曾濼妍,駛航29er揚帆出海。

香港中通社圖片

  掌舵、升帆、瞭望遠方……都需要她們在船上通力合作。一陣微風刮來,曾濼妍操控著舵桿,麥卓穎手握著繚繩,鮮紅色的布篷迅速升起,帆船也隨著風瞬間提速。

  帆船在航行過程中,為了取得更大的帆動力,且保持帆船的平穩航行,二人要到上風舷一側進行壓舷。偶爾為降低船的重心,麥卓穎的身體會全部懸掛在舷外,身體與海面形成了35度,使帆船按預定方向破浪前行。

  這種劈波斬浪的場面,刺激又酷炫,卻是她們日復一日的訓練場景。

  “在帆船上,要轉方向時,我不用說出口,她已能感覺。平時她也給我很多意見,告訴我應該走哪個方向,哪裡會有風。”麥卓穎說。

  19歲的麥卓穎曬得一身古銅色皮膚,家住赤柱,開門見海。她9歲時就開始揚帆出航;13歲時,香港帆船隊向她拋來了橄欖枝;3年內,她就憑藉滑浪風帆囊獲多個國際獎項。惟疫下無奈退役,轉戰29er型帆船。

  與隊友相比,16歲的曾濼妍顯得有些嬌小,因爸爸是帆船教練,耳濡目染下,9歲那年漸漸對帆船產生興趣。在2018至2019年間,曾濼妍參加了九次帆船比賽,去年開始接觸29er帆船這項新運動。

  兩人在2022年10月組成拍檔,不足一個月便以29er型帆船“Baby Shark號”出戰在香港舉行的帆船“香港環島大賽”,取得該組別排名第四。

  相隔不足4個月,二人再次出戰香港帆船賽周,與近240位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的青年帆手一較高下,最後取得總成績排名第五,女子組第二名。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雖是沿海城市,但港口四面環山,強風因而為山勢所阻,使航行增添了難度。

  曾身經百戰的麥卓穎坦言,喜歡到國外比賽,“香港的海四面環山,風向不穩定難以掌握,而國外的山比較少,比較容易判斷方向。”

香港中通社圖片

  帆船,在不少人心中是“富人運動”,確實也來源於歐洲貴族度假的休閒運動。但在香港,這也是一項賽事傳統強項。1996年,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奪得香港隊第一面奧運金牌,她也因此被冠以“風之后”美譽。截至現在,香港的風帆運動已十分普及,但奧運獎牌至今沒有突破。

  麥卓穎和曾濼妍駕駛的29er是一種小型快速帆船,這是帆船運動員通往奧運項目49er帆船的踏腳石,而49er才是她們參賽的終極目標,更考驗運動員的大腿、肩膀肌肉力量。

  談及未來發展,二人有不一樣的規劃。

  麥卓穎透露高考後全職做帆船手,並希望成功參加2024年奧運會,若成功參加則視乎成績,再決定未來發展方向。

  曾濼妍則希望能參加2026年的亞運會,未來的日子仍須努力增加體重。她自嘲不是讀書料,“一上船就十分開心,是我與大海的獨處時間,也能遠離讀書的壓力。”(完)

視頻

更 多
無人機拼出粽子、龍舟你看過嗎?
中國新能源車已經能開進水裡了?00後們購車最關注什麼?
嫦娥六號“月背採樣”任務“幕後團隊”公開研究和採樣過程!
香港終院兩非常任法官請辭 李家超:法院獨立司法權不變
端午節香港各區龍舟賽不斷 觀賽人潮擠滿賽道氣氛熱烈
【LIVING IN HONG KONG】港大澳籍教授居港八年:在萬里星河和古老中華文化中沉迷
港大外籍科學家談中國“月背採樣”:“極具挑戰性” 彌補了人類探月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