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全球通脹潮 香港能否獨善其身 香港中通社5月11日電 題:全球通脹潮 香港能否獨善其身
香港中通社記者 崔靜雯 美國、德國、英國、韓國等全球多個國家近兩個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持續上漲,創下數十年高位;中國11日公布的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亦升至近5個月高位。香港作為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衣食極度依賴進口,全球通脹潮下能否獨善其身?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加強,小麥、能源價格以及燃油正常化變得渺茫;同時,過去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運輸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導致了物流鏈斷裂。這也意味著,全球通脹或將處於高位一段時間,令家庭消費能力承受更大壓力。 今年起,香港也迎來了加價潮,隨著疫後經濟復甦、官方發放消費券,百物騰貴。能源方面,香港兩家電力受燃料加價影響上調電費、巴士以及的士也相繼加價,加價幅度均在一成以下。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3月份CPI按年上升1.7%,主要是由於基本食品價格,尤其是新鮮蔬菜價格升幅擴大所致。這也是因為當時3月香港處於第五波疫情,跨境司機接連染疫,導致了新鮮蔬菜價格上升。 在港元與美元掛鉤的情況下,香港CPI遠低於美國3月的8.5%。香港通脹為何沒有如美國一樣水深火熱,反而維持低水平? 據了解,香港CPI根據家庭開支的類別範圍統計,包含食品、住屋、電力、燃氣及水等;而租金和食品價格這兩大主體分別佔了40%及30%。受當時的疫情影響,3月份租金已連跌3個月,創下了15個月的新低。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對香港中通社記者分析,在整體經濟環境沒有十分理想情況下,香港住房租金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升幅,維持在平穩狀態。 “食品價格有內地‘照顧’,租金也沒有升,兩大主體佔CPI將近七成比重,保持平穩狀態;餘下三成儘管升幅再大,也難以拉動通脹巨大提升。”麥萃才說,香港通脹上升壓力很少還有另一原因,今年起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香港的進口食品和日常用品主要來自於內地,因此顯得“划算”。 5月11日,內地公佈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年升2.1%,升幅近5個月高位。麥萃才提醒,香港要進一步留意內地通脹會否進一步攀升。 他說,4月上海、深圳、廣州受疫情影響多區封控、交通受影響,造成了物流鏈斷裂,價格有短期波動而上升是可以理解。“5月隨著疫情緩和,物流暢順,價格會相對下降,暫時都不需要有太大擔心。” “若內地通脹升溫如西方國家一樣,香港絕對不能獨善其身。”麥萃才估計,香港通脹未來會持續上升,但升幅視乎內地通脹情況,以及港元匯率的走勢;港元強,對通脹有壓制作用;香港長期以來依賴貨物進口,入口貨價跌也是使得通脹得到舒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