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老年人自殺指數高 專家倡疫後多援助 香港中通社3月30日電 題:香港中老年人自殺指數高 專家倡疫後多援助
作者 張靜森 李明珠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持續數月,整座城市也因此陷入情緒低潮。香港自殺風險指數上升,上周更達到危機水平。在疫情趨緩下,專家認為時下香港需充分利用遙距心理服務,緩解市民情緒。 本月29日,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最新數據顯示,最近七天的自殺個案估值平均數超越“極高”警戒線,兩周內自殺估值的每天平均數為4.05宗,大大超出全年的平均數1.8宗,其中55歲或以上的中年人士及長者屬高危群組。 香港心理衛生會總幹事程志剛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自殺與抑鬱症有很大關係,約六成受訪港人出現抑鬱症狀,令他們失去動力,求助動機亦會降低。 他指出,中年人士及長者屬高危群組,失業是很大的因素。香港最新失業率為4.5%,對比上一個統計周期有33萬人失業。其中,25至44歲以及45至64歲這兩個群組的失業人數均比此前增加。 中年人作為家庭支柱,承擔巨大經濟壓力,經濟環境較差令他們難以轉行。加上疫情下很多服務機構社工染疫,沒有資源能夠幫他們緩解情緒。 社交距離亦是因素之一。疫情期間長者外出受限,長時間居家或增加長者對社會的疏離感。還有部分長者的子女居於國外,因受疫情無法回港,社交距離成了一個無形的障礙,讓長者積壓情緒。此外,由於政府的資訊時有變動,長者未必能完全掌握,這些也給他們造成極大的焦慮。 程志剛分享,一名70歲的香港心理衛生會服務使用者,早前不幸確診,呈報過程中不知如何將文件上傳到網站,使他擔心會否觸犯法例,同時因對症狀不太了解而感到恐懼,後來幸得機構工作人員通過遙距的方式協助,才得以解決。 “遙距心理服務很重要,可以通過遙距的方式表達關心,也能及時解決患者的問題。”現時本港提供的遙距心理服務相對較少,程志剛希望政府可以將紅十字會、防止自殺會等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作一個統籌,調配更多資源人手去做,也應加強宣傳工作,例如在即將派發的防疫服務包中放入印有熱線電話的心意卡,能方便更多人尋求協助。 疫情下,香港精神健康發展方面亦進入一個新常態。 程志剛認為,疫情過後恢復正常生活,港人可外出旅行,但不代表精神健康問題就會消失。本次疫情很多長者離世,有市民甚至無法見到逝者最後一面,種種問題都會導致市民情緒壓抑,疫情過後或會慢慢反映出來。 疫情下,香港仍穩居國際金融中心第三位。然而,聯合國發布的2022全球幸福指數,香港排名跌4位全球排名81。 疫情驟緩後,經濟可復甦,但香港亦需投放更多資源關注抑鬱症及自殺問題,讓這座城市慢慢開心起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