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見聞:奧運徽章交換在閉環內外悄然升溫 香港中通社北京2月13日電 北京見聞:奧運徽章交換在閉環內外悄然升溫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恭百 北京2022年冬奧會賽程過半,奧運徽章交換在閉環內外悄然升溫。從運動員、官員、志願者到普通民眾,正以章會友,交換各自收藏,享受奧運帶來的紅利。 本次冬奧官方特許徽章集納傳統文化和現代創意,上古神話、四大發明等十幾個系列主題,兼具顔值內涵,大多限量發行2022套和5000套。工美大廈特許商品旗艦店外排起長龍,搶購限量版徽章是一些人的目標,北京市民王女士說,“弟弟是冬奧志願者,在閉環裡換徽章呢,等他出來我要和他換各國代表團的徽章,留作紀念。” 北京16個冬奧文化廣場已正式運營,作為其中唯一一個擁有徽章交換區的廣場,北京海澱公園周末人頭攢動。交換區陳列的珍藏吸引人駐足,1998年長野冬奧會紀念章、2020東京奧運會NHK媒體紀念章等各式奧運徽章琳琅滿目。 徽章達人、北京市民張海受邀張羅徽章交換區,他因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多次交流,在奧運徽友圈小有名氣。“本屆冬奧情況特殊,大家能有交流的地方很幸福,今天是第一天上午,就有兩百多人來過了。”張海說,交換徽章是普通人參與奧運最直接、最具意義的紀念方式,“我們去過倫敦奧運會和平昌冬奧會,一去一兩個月,每天和世界各地的人以章會友。” 以往每屆奧運會期間,幾千人在徽章文化廣場交換徽章、建立友情。海澱區冬奧文化廣場負責人王猛說,“今年因為疫情,在閉環外雖沒這麼大的範圍和規模,我們依然想利用文化廣場,給大家一個機會,也是對徽章文化的一種普及。” 據了解,奧運徽章一般分為5種,官方特許徽章、贊助商徽章、供應商徽章、媒體徽章和參賽代表團徽章。普通人能够獲取到的是前三種,尤其第一種,在官方特許商店就能買到,用於紀念收藏和交換;但在北京冬奧會上,後四種大多在閉環內才能見到。 在冬奧村內的徽章展示區,開幕式上的“二十四節氣”一炮而紅,由其帶火的“中國傳統節日”系列等本屆冬奧會特色徽章,受到各國運動員和官員搶購。 “奧運徽章時空交換站”的志願者介紹,在奧運村、比賽場館甚至班車上,運動員、官員、媒體人員,把自家徽章別在證件帶、帽子或衣服上,只要看到對方的徽章自己喜歡,就可以與其溝通,拿寶貝交換。 閉環內的志願者在工作之餘,就很熱衷交換徽章,甚至不惜用裝備服裝換。內地網友“Uncle pin”是其中之一。他說,不同徽章交換難度系數差別很大。小國家代表團和媒體徽章都比較難,最難的就是國家奧委會的徽章,“有幸換到了拉脫維亞代表團徽章和紐約時報的媒體徽章,值了。” 本屆冬奧會,美國派出史上最大規模冬奧代表團,專門帶了二十多箱幾萬枚徽章,做成三十多種式樣,派發給運動員和官員。美國雪橇運動員喬尼·古斯塔夫森和肖恩·霍蘭德在Tiktok上發布視頻,興奮地展示成果,和摩納哥、泰國的運動員換到了代表團徽章,和荷蘭隊官員換到了珍稀的木鞋子徽章,“帶有冰墩墩的徽章和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徽章,算是我們這屆冬奧會的最大收獲了。” 在奧運會上交換徽章,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如果說一屆奧運會,沒有交換徽章的人,那這屆奧運會就少了一項文化遺產。”一位閉環內的媒體記者這樣評價徽章在奧運會中的重要地位。“在冬奧村內,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隊伍聚集在一起,交換徽章。” 從1896年雅典奧運會誕生時的身份標識,發展成為現今經久不衰的大眾收藏珍品,小小的徽章,見證了100多年來,奧運會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印證了人們常用‘小徽章,大文化’來形容徽章之於奧運的重要意義。”張海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