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布林肯東南亞之行煽動對立 學者指無濟於事 香港中通社12月14日電 題:布林肯東南亞之行煽動對立 學者指無濟於事
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4日在印尼大學就“印太戰略”發表演說時,指責中國在該地區的“侵略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回應稱,美方煽動對立對抗的做法在世界上不受歡迎,在亞太區更行不通。受訪學者也強調,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合作符合地區一體化發展方向,美國單純依賴離間關係是無濟於事的。 布林肯雖然在演說中強調,不試圖強迫各國在中美之間做選擇,也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但他接著又提到北京“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湄公河到太平洋島嶼”的“侵略行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4日回應稱,美方一方面渲染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一方面又表示無意同中國衝突,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同中美元首會晤的精神不符,也難以得到地區國家的認同。美方挑動分裂隔閡、煽動對立對抗的做法在世界上不受歡迎,在亞太區更行不通。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國外交室主任周士新14日也對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布林肯確實沒有強迫東南亞國家選邊站,因為他明白,東南亞國家領導人都具有豐富的與中美打交道的經驗,不會在中美間選邊站隊。可以說,美國決策者對東盟已經完全失去希望了,儘管對部分東盟國家扔持有幻想。 這也是美國為何寧願和非東盟國家合作的最重要原因,包括組建的QUAD和AUKUS。周士新表示,對東盟國家而言,抱團取暖才能有效對沖來自中美關係所產生的壓力。也正是如此,美國一方面試圖通過接觸穩住東盟國家,另一方面在以東盟為核心的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之外,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戰略機制,妄圖更加便捷地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周士新直言,布林肯對中國與地區國家之間的合理合作行為表達不滿,完全是在表達一種“怨婦”式的失落感。他應該反省的是,為何這些國家與美國的合作減弱了、減少了,但與中國的合作卻增強了、增加了。這些地區國家自我和自主地與中國開展務實、互利的合作,是完全正當的、合法的,符合地區一體化發展方向的。 周士新認為:“拜登政府需要持更加平等的態度,更具平常心的方式善意對待,也應以積極的參與精神加入到與地區一體化的浪潮中。美國如果不及時跟上,則可能被越來越多的地區國家所拋棄,單純依賴離間中國與這些國家之間的關係是無濟於事的。美國決策者永遠不要低估東盟國家的聰明才智和決策能力。”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則對記者分析指出,2008年以後,一方面美國繼續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同時金融危機讓世界對美國的信心下降,美國不願過多涉及國際義務。那時的東南亞國家幾乎會主動走到中國身邊,那時也有很多東南亞國家是我們的“鐵桿”朋友,儘管是中立的,但也是中立偏向中國的。 張家棟補充道:“在特朗普時期,美國正式拉開反攻,但東南亞國家普遍不喜歡特朗普執政的美國,因此儘管他們想引入第三方力量,但對美國的可靠性是疑慮的。現在,拜登重新調整,讓有些國家開始感覺到,他們熟悉的美國仿佛又回來了,美國仍然強大,因此最近美國在東南亞的外交確實拓展得較快。” 但實際上,美國沒有必要逼迫這些國家“站隊”。在張家棟看來,對美國而言,他是要削弱中國與該地區的緊密聯繫,讓這些國家不是“死心塌地”跟中國走,不再是中國的“戰略基地”,那麼美國的基本目標也就實現了。美國只需要多拉攏東南亞國家,再表明美國很強大,美國回來了,給他們一個選項,這些國家就會稍有動搖。 不過張家棟也直言:“東南亞國家當然也不願意在中美之間站隊,小國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就是輕易不表態,竭盡全力保持平衡,實在逼急了可能會稍微偏向一邊更多一點,但平衡的邏輯不會改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