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布林肯對台灣“兩面作為” 學者指美國“自私又務實” 香港中通社11月11日電 題:布林肯對台灣“兩面作為” 學者指美國“自私又務實”
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 當地時間11月10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對台灣釋出“一冷一熱”兩種態度:一是強勢表態稱“若北京攻打台灣,美國與盟國將採取行動”;二是在布林肯主持的首場防疫部長會議上,美國邀請了中方,而一向被美國標榜為“防疫模範”的台灣卻未能如願受邀。 此前,布林肯曾多次公開肯定台灣的防疫貢獻,甚至在國際上呼籲應允許台灣參與世衛大會,恢復台灣觀察員地位。或許正是因為美國的肯定,讓台灣產生了美國可能會邀請台灣參加的“錯覺”。但結果卻不盡人意。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10日召開的防疫部長會議,有近40名國家外長與國際或區域組織參加,共同討論如何提升疫苗普及率、擴大疫苗產量,確保所有國家擁有足夠資源防範。中國駐美大使秦剛獲邀出席,“防疫表現廣獲國際讚許的台灣,卻未獲邀”。美國務院發言人解釋稱,“受到會議時間與形式限制”,未能邀請更多防疫夥伴。 另外,據美國國務院消息透露,布林肯11月10日在《紐約時報》主辦的一個論壇上被問到,如果中國大陸進攻台灣,美國是否會介入保衛台灣時回應稱,美國會和其他多個國家採取行動,解決這個問題。但他並未說明,這些國家會採取哪些行動。拜登此前於10月21日、27日也曾兩度承諾“保衛台灣”。 既然美國敢明言“保護台灣”,為何連一個防疫會議都不邀請“抗疫模範夥伴”台灣參加?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11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主要是要考慮到兩岸關係,美國必須從中做出取捨,這恰好也說明在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上,美國是務實的,當必須在大陸和台灣之間做出取捨的時候,只要是一個正常的政治人物,都會選擇大陸放棄台灣,這是毫無疑問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也對記者說:“美國人很清楚,大陸和台灣不在一個等量層次,尤其在這些重要問題上,大陸能發揮的影響力和作用,遠遠不是台灣所能比擬的。如果在這個會議上,有台灣參加卻沒有大陸,其重要性肯定就大幅下跌,影響力也隨之下降。所以美國主要是出於務實考慮,希望這次防疫大會能取得較好的影響力。” 至於布林肯所提及的“保衛台灣”言論,是否和拜登此前一樣是口誤?張文生並不這樣認為:“實際上,美方在涉台問題上非常謹慎,美國官員也非常清楚涉台問題的敏感性,在這個問題上的用詞和用語,都是字斟句酌的。因此,布林肯此番言論當然是有目的、有意識地放話。” 張文生指出,包括拜登在內的美國高層官員,有時候他們涉台發言會準確一些,有時候則會故意模糊,讓海峽兩岸去猜測他們的意思,引起台方的一些想象空間。但最終的解釋權和政策主導權還是在美方手上,結果會不會如台灣所意,實際上在落實執行的時候,往往是會大打折扣。 以拜登此前揚言“承諾要保護台灣”為例,張文生補充道:“拜登實際上也沒說清楚要怎麼保護,是協防台灣,還是協助台灣自衛?這裡面有模糊空間。布林肯所說‘採取行動’,制裁、譴責和派兵等,這些都是採取行動,空間很廣。這也恰恰說明,美國在台海問題上,還是保留了很大的模糊空間的。” 對於美方一面“挺台”,一面又不邀請台灣參與防疫會議的“兩面作為”,島內網友稱:“美國嘴上這個挺那個罩,擺明把台灣當白癡耍”。 張文生直言,也不能說美國在“耍”台灣。美國是很務實、很理性、很自私的國家,在有可能的情況下,他會盡全力支持台灣,甚至支持“台灣獨立”,但是他碰到的對手大陸,不能讓他為所欲為,所以他不得不做出利益和實力上的權衡,讓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和利用有所約束。美國只是力有未逮,心有餘而力不足罷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