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特稿:疫下更孤獨 香港長者自殺率激增

分享到:
2021-11-08 20:20 |

【字號:

  香港中通社11月8日電 題:疫下更孤獨  香港長者自殺率激增

  香港中通社記者 崔靜雯

  在今年10月,香港有49宗自殺案,其中25宗為60歲以上的長者。在10月的最後兩日,接連有5名70歲以上長者自殺,數字觸目驚心,引起社會關注。

  自新冠疫情以來,長者自殺率激增,也曝露了長久積累的老年人問題。他們為何輕生?老有所終是否只是幻想?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表示,疫情下人與人的接觸,以及活動空間驟減,日益強烈的孤獨感成為了壓垮很多老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最新年報顯示,2020年60歲以上長者自殺率創下47年來新高,即在100個60歲以上長者中,就有約22人選擇自殺。

  “疫情下,長者中心和診所都暫停提供服務,還有‘老友記’(老人)的聚會也受到很大影響”,葉兆輝指出,部分抗疫措施使長者的活動空間減少,甚至和家人朋友的相處時間也減少,因此部分長者,尤其是獨居長者的孤單感變得特別強烈。

  與此同時,隨著一些港人移民,部分子女會把長者留在香港,子女和孫輩都移民走了,老人家怎麼辦?跟着子孫移民,長者須放棄香港的朋友和生活方式,去適應全新的環境、語言、文化,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對長者而言,談何容易。這對把生活重心都放在子女和孫輩身上的長者而言,巨大的失落感會吞噬他們,嚴重影響他們精神健康。

  在電子智能時代,人們天各一方也能隨時通過網絡聯繫,以及科技抗疫使人們生活方式有不少改變,但卻成為長者正常生活的障礙。長者對電子媒介認識和應用的數碼鴻溝,要如何解決?

  葉兆輝曾進行“跨代照顧”的研究,訓練了一些年輕人,去探望長者,幫長者學習使用智能手機,同時也做好配套工作,為沒有智能手機的長者尋求贊助,或將舊手機分享給長者。

  “長者也有感情上的需要,當年輕人去看他們的時候,長者心中會感到被人欣賞,以及內心的不開心也都有人傾聽,對長者而言是尊敬和關心”,葉兆輝說,在國外的子女應該多與長者使用智能手機聯繫,觀察長者有沒有自殺特徵。

  但是有部分人就算與父母同住,也可能疏忽父母的情緒狀況,若長者出現抑鬱症狀如失眠、失去胃口,他們也會誤以為只是年紀老邁的特徵。

  葉兆輝認為,家人關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每個人都開始關心身邊長者,讓他們感到與他人有連結,內心的孤獨感自然會消除,他們也更願意與他人溝通自己的問題,並尋求幫助,這樣就能有效消除長者輕生的念頭。

  另外,非政府機構如香港心理衛生會及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等,致力提升社會對情緒健康及老人自殺問題的關注。這些機構成立防止自殺專線、舉辦家訪及街上設立宣傳站等。同時,醫院管理局成立老人精神科速治服務,若社工或非精神科醫生懷疑長者患上情緒病,他們可以轉介病人參與服務,長者會在短時間內得到診症及治療。

  據香港2019年貧困情況報告,65至69歲貧窮長者的貧窮率為26.3%,70歲及以上為35.1%,情況不容樂觀。

  香港沒有全民退休金,大部份長者需要依靠積蓄度日,因此會看到很多長者做清潔工,或在路邊撿紙皮。疫情下,失業率上升,老人會想辦法省吃儉用,例如不再出外與朋友聚會、省下買報紙的錢,他們逐漸與社會脫節。

  葉兆輝說,工作除了賺錢過活,人與人之間保持聯繫都很重要,若不能外出只能留在家中,長者的孤單和被遺棄的感覺,就會變得越來越強烈。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特區政府推算,2064年,全港逾30%人口將會是65歲或以上。也就是說,長者生活及長遠規劃沒有改善,長者自殺的危機仍會存在,甚至可能更嚴重。(完)

視頻

更 多
馬龍台灣之行掀起熱潮 謝立功:海峽兩岸交流不能斷
李家超率官員赴立法會午宴 這次就餐他們談了些什麼
從天后廟到清真寺只需10分鐘 宗教學教授們在香港感受到哪些震撼?
2500隻“大熊貓”登陸香港!還有超逼真真人版“熊貓” 把古天樂和佘詩曼都吸引來了 
搶先看大熊貓“安安““可可”萌態!12月8日正式與公眾見面
宗教領袖說宗教|宗教為何要“中國化”?
關於宗教“中國化” 香港六宗教領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