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應對中俄,美軍將繼續升級AC-130空中炮艇

分享到:
2021-10-26 10:31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BI)26日報道稱,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戰爭中,美軍在空中都取得了決定性優勢,然而美軍的常規和特戰力量都清楚,在面對中俄時,空中打擊和空中支援的能力可能無法發揮。因此,美國國防部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計劃對AC-130空中炮艇和MC-130運輸機進行改造。

  對於這兩種防禦性能較弱的飛機,美軍特戰司令部計劃為AC-130配備巡航導彈,並將MC-130改造成兩棲飛機。

  空中炮艇,繼續升級

  過去60多年,AC-130進行過多種改造,支援常規和特戰部隊,在越戰中執行過大小任務。最新的升級是AC-130J“幽靈車神”。

  據美國《軍事時報》本月報道,AC-130J已經裝備了30毫米和105毫米火炮以及AGM-176A“獅鷲”導彈,能夠攜帶“獄火”導彈和GBU-39小直徑炸彈。此外,AC-130J“幽靈車神”空中炮艇離發射激光武器又近了一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10月6日的一份新聞稿中說,該公司已經完成了機載高能激光武器的工廠驗收測試,並將這種激光武器交付空軍,以便進行後續測試。

  “商業內幕”稱AC-130空中炮艇是理想的近距離空中支援平台,可以在目標上空停留很長時間,輸出大量火力。但長時間停留能力也是其主要缺點之一,因為它速度相對較慢,且容易受到防空火力的攻擊。

  從歷史上看,AC-130幾乎只在夜間執行任務,以增強其優勢並彌補其弱點。

  現在,美軍特戰司令部希望為AC-130裝備“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Stand-Off Precision Guided Weapon),使其能夠在遠離敵人火力範圍的情況遠程打擊目標。

  特戰司令部正在尋找一種射程至少為 230英裏到460英裏的巡航導彈,其彈頭至少為13磅,最高可能達到37磅。

  巡航導彈在低空飛行,更難被發現,且特戰司令部希望它擁有電子系統,使其能夠在發射後反復定位目標。

  然而,隸屬於特戰司令部的美國空軍特戰司令部的一些人對這種武器持懷疑態度。

  “無論是空對空還是空對地威脅,擁有精確制導巡航導彈只會增強AC-130已有的性能和能力,但我不認為裝備‘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有額外的意義,因為(AC-130)飛機的能力和局限性在那裏,”前AC-130炮手對“商業內幕”表示,“對於這種類型的武器系統,其他飛機平台將是更好的選擇。裝精確導彈沒壞處,但我們不要在AC-130上裝《使命召喚》了!”

  特戰水上飛機

  “商業內幕”稱,美軍不僅想改造空中炮艇,特戰司令部還致力於升級 MC-130J Commando II運輸機,以應對近乎對等戰爭的挑戰。

  空軍特戰司令部部署了大約60架MC-130,最新的MC-130J Commando II專門用於在受限環境中,對特戰部隊進行滲透、滲出、運輸和補給。它還可以給特戰直升機空中加油,以及通過廣播信息、投放傳單等方式進行心理戰。

  MC-130幾乎可以降落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海灘、沙漠和高速公路。它過去不能降落在水面上,但到2023年可能會改變。

  美空軍特戰司令部正在與空軍研究實驗室的戰略發展規劃和試驗部門合作,研究飛機的兩棲能力,使其也能在水上降落。

  該計劃正開發一種可拆卸的兩棲浮筒改裝件,讓MC-130J能在水上著陸和起飛。

兩棲AFSOC MC-130J Commando II 效果渲染圖

  效果圖顯示,機身下方裝有一對滑橇。特戰司令部正在加快原型設計時間,預計在17個月後進行實操演示。

  一位前MC-130飛行員對“商業內幕”表示,“這真的是個好消息,而且也很有意義。中國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主要對手。如果想在地球那邊進行有效的遠征行動,我們需要有一個兩棲選擇。”

  空軍特戰司令部技術過渡部門負責人克里斯汀·切帕克(Kristen Cepak)在媒體稿中表示,MC-130J Commando II兩棲能力項目對於未來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為它將使得在聯合作戰區內分散資產成為可能,且具有兩棲能力的MC-130J令敵人更難瞄準。

  “商業內幕”評論稱,“美軍新的作戰能力將有助於軍隊適應大國競爭,但新時代也需要轉變心態。美國軍隊已經習慣於自由支配、傷亡很小的行動,但與近乎對等威脅的衝突,肯定有更多的風險,最重要的是,更多的犧牲。”

【編輯:通編】

視頻

更 多
超強颱風“摩羯”逼近 香港嚴陣以待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潮汕僑商富甲天下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個小村落中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來香港了!將促進產教結合 培養本地人才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