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孟晚舟回國,或將為中美關係改善“鋪平道路”9月25日,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平安抵達深圳寶安機場。隨著美、加結束對孟晚舟長達一千多天的非法拘押,有美媒宣稱,這或將成為中美關係改善的重要一步。但也有美媒指出,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壓仍在持續,相關爭端還遠遠談不上“結束”。 美國彭博社25日發表題為“美國付出代價結束華為問題有助於中美關係”的文章,稱孟晚舟回國意味著美國執行了中方關於改善兩國關係的一項關鍵要求,盡管美國會為此“付出一些代價”,但孟晚舟回國將為中美關係的改善“鋪平道路(paving the way)”。 文章稱,拜登政府一直對中方提出的包括釋放孟晚舟、解除對中方人員制裁等一系列要求感到不滿,但中方也始終堅持要美國為改善關係“邁出第一步”。孟晚舟24日在沒有認罪的前提下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這表明美國最後還是選擇了執行中方的要求。 彭博社稱此舉是美國近些年來為緩和中美關係做出的“最大讓步”,並以較為樂觀的態度認為,雖然中美之間還存在一系列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但至少阻礙兩大經濟體進一步合作的“最大障礙之一”已經“不復存在”。 有分析人士認為,美方做出的決定等跡象表明,中美雙方不希望爭端繼續升級,但緊張關係也並不會輕易緩和。對此,北京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告訴彭博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意味著中美兩國的一個新開端。接下來雙方可能會在氣候變化和關稅方面合作。” 商業團體也對於問題的解決表示了歡迎,不過他們認為此次事件會造成長期負面影響。旨在推動商業往來的加中貿易理事會(CCBC)組織總經理諾亞·弗雷澤(Noah Fraser)評價稱,“加拿大和中國的商界領袖都會比以往更加擔憂和不安,但在重建信心的道路上,這是必要的第一步。” 但在對中美關係改善表示樂觀的同時,美媒也坦言,孟晚舟回國僅僅只是圍繞華為的“博弈”的一部分。美國《紐約時報》指出,雖然美國釋放孟晚舟會讓人產生一種“冷戰氛圍消解”的聯想,但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壓仍在持續,相關爭端還遠遠談不上“結束”。 《紐約時報》還認為,盡管孟晚舟並沒有認罪,但美國司法部針對華為的調查也仍在進行。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一些政客也在大肆炒作孟晚舟回國一事,借此向拜登政府施壓。據英國路透社25日報道,以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比爾·哈格蒂為首的一批“反華先鋒”,正在激烈批評拜登政府“向中國投降”、質疑美國政府“是否有能力繼續制裁華為”。 而拜登政府官員在釋放“改善關係”信號的同時,也沒忘記繼續攻擊中國。9月24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接受美媒採訪時稱,她將尋求改善美國與中國的商業關係。雷蒙多還計劃率領美國CEO代表團前往海外,包括中國,尋找商機和討論長期存在的貿易問題,但目前尚未有任何安排。 在這次採訪中,雷蒙多一邊強調美國必須與中國做生意,一邊卻又“老調重彈”炒作所謂“竊取知識產權”的謬論。她還聲稱華為是一個“安全威脅”,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努力阻止華為獲得先進芯片。 對於孟晚舟回國帶來的影響,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表示,這是近期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它使得人們開始能夠謹慎並樂觀地預期中美關係可能會迎來一個階段性的拐點。在雙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在中方以實力為後盾、堅定遵照負責任的態度處理中美關係,為孟晚舟事件爭取到了一個良性結局;在不懈努力之下,我們迎來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毫無疑問,這值得各方感到歡欣鼓舞。 “但是,中美戰略博弈是一場持久戰。以孟晚舟背後的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博弈也是一場持久戰,這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和耐心,繼續不斷向前推進。”沈逸說。 【編輯:李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