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奢侈品牌:有人喊妳們施壓中國,替愛立信出頭“如何阻止來自北京方面的霸淩?拿走他們的普拉達包包就行。中國因瑞典將華為排除在外而懲罰愛立信,如果西方團結起來,就能予以回擊。” 這是來自美媒《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作者為智庫機構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研究員伊麗莎白·布拉(Elisabeth Braw)。當地時間8月10日,她再度談及有關瑞典政府發布“華為5G禁令”以及該國電信巨頭愛立信在華經營受挫等議題。 作者聲稱,由於瑞典在封禁華為的問題上沒有讓步,導致中國懲罰了愛立信,而如果西方政府和大型企業不聯合起來對付中國,那麽所有的西方企業都將受到同樣的懲罰。 文章末尾,作者還“支招”,慫恿各大西方奢侈品牌和本國政府合作,一同抵制中國(市場),理由則是中國國民無法接受享受不到奢侈品這種局面。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文章幹脆聲稱,如果這給中國提供了高壓手段,不要也罷。 作者布拉撰寫這篇評論文章的起始點,依舊是去年瑞典發布的“華為5G禁令”。去年10月20日,瑞典政府以所謂“安全理由”禁止華為和中興等中企參與其5G網絡建設。華為提起上訴後,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今年6月22日又駁回華為上訴,維持了這項“華為5G禁令”。 作者認為,自這一事件之後,瑞典的電信企業愛立信開始遭到中方的“報復”。 過去幾年,愛立信在華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約10%,然而今年第二季度的公司財報顯示,愛立信在中國的銷售額從一年前的41億瑞典克朗(約合4.7億美元),下降至了15億瑞典克朗(約合1.7億美元),降幅達六成,這也導致其公司整體銷售額三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此外,中國目前正準備下一輪的大規模5G網絡建設,作為全球用戶數量最大的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7月公布了最新一輪的5G設備招標結果。在這份價值約60億美元的招標中,60.5%的份額屬於華為,31.2%屬於中興通訊,規模較小的另一家中國供應商大唐電信獲得2.8%的份額,愛立信則成為最大輸家,份額從去年的11%降至僅剩1.9%。 事實上,極力反對本國政府打壓華為的愛立信,此前早已估計到在華5G市場份額的大幅縮水,在拿到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的“零星份額”後,該公司CEO鮑毅康(Brje Ekholm)表示,“這相比於沒有取得份額,是積極的信號”,並稱將繼續爭取增加在華市場份額。 文章還提到了芬蘭的電信企業諾基亞,稱芬蘭議會2020年也曾通過一項以“國家安全”為由將部分企業排除出本國5G網絡的法律,但與瑞典政府不同,芬蘭的議員們沒有單獨針對華為或中興,這為諾基亞進入中國5G市場提供了“更多談判空間”。 “教訓是顯而易見的:勇敢直面中國,妳的公司將受到懲罰。保持低調,妳的公司就會沒事。”布拉在對比了愛立信和諾基亞後,這樣寫道。 文章聲稱,愛立信是在地緣政治上受到中國商業懲罰的最新受害者,此前挪威的三文魚產業和近兩年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等產業,在對華出口上都遭遇到了極大困難。 對此,文章作者鼓動道,各國應該聯合起來購買愛立信的所謂“自由5G設備”(Freedom-5G),無論是在新冠疫情、臺灣還是未來的6G等問題上,如果西方各盟國公開相互支持,中國發出威脅的力量就會被削弱。“北京可以懲罰愛立信、挪威漁民和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但中國經濟仍依賴於西方企業。” “考慮下奢侈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中國消費者追求香奈兒、卡地亞、愛馬仕和古馳等西方品牌。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才能讓中國國民感到滿意,但如果中國的精英們無法享受到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活水準呢?” 行文至此,文章作者開始在奢侈品方面出起了“壞點子”。 “這些奢侈品牌可以與本國政府合作,宣布暫時抵制中國(市場)。這些公司一直希望解決在中國普遍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而諸如迪奧等品牌在把臺灣稱為‘國家’後,在華經營也受到過影響。知識產權受侵犯和恐懼等現狀,並非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戰略。” 文章還聲稱,西方國家的議會可以開始收緊各國的外國投資立法,雖然各國都需要中國的投資,但如果這只是向中國提供了另一種可以采取高壓的手段,那就不需要了。 “中國可以懲罰愛立信,但中國的成功取決於能否接觸到這些頂級企業。通過聯手合作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西方國家的政府和公司品牌將會讓中國停止霸淩行為。”文章最後如此咄咄逼人地宣稱道。 事實上,近年來,一些外國奢侈品牌和著名企業,因做出辱華、宣揚“港獨”“臺獨”、妄加評論中國內政事務等錯誤行為而“翻車”的事件屢見不鮮,比如2018年杜嘉班納(D&G)的“辱華風波”以及今年3月H&M等外國品牌無理抵制新疆棉花的事件。事後,它們都遭到了中國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和自發抵制。 在今年3月30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問及中國網民對H&M等企業的抵制行為背後是否有中國政府推動。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有14億人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腦袋、自己的思想,每個人也都有在網上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權利。不能一看到網上有一些妳不喜歡、不願意聽到的言論,就認為是中國政府要求的、指使的。這是對中國存在的嚴重誤解和偏見。“這個事情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楚。中國人民、中國消費者有權利做出自己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