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裝無辜:面對中國,美國“脆弱”當地時間6月15日,在被中國外交部點名制裁的“知名”反華分子、美國阿肯色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的牽頭下,有10名共和黨參議員聯名致信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敦促其加快確定所謂的“新興和基礎技術”,完善有關“對華新科技出口清單”,並警告說,不然美國在中國的“經濟掠奪”面前會不堪一擊。 路透社拿到了這封聯名信,稱這些參議員要求美商務部根據2018年的一項法律,來確定所謂的“新興和基礎技術”。聯合簽名的還有“反華急先鋒”盧比奧、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科寧(John Cornyn)和托德·楊(Todd Young)等人。 他們在信中聲稱,很擔心美國企業向那些表面上是中國民企的出口敏感技術,或是接受他們的投資,妄稱這些中企“會迅速將這些技術移交給中國軍方或情報機構”。 信中提到,美國商務部只制定了“一套有限的、受控制的新興技術……只要這些名單不完整且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聯邦政府就將缺乏一個正常運作的出口管制系統和外國投資審查程序。”他們聲稱,“這會讓美國在中國的‘經濟掠奪’面前不堪一擊”。 2018年,在美國政客瘋狂渲染“中國威脅”的背景下,美國會收緊了美國的出口政策和審核外國投資的程序,通過了《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FIRRMA)和《出口管制改革法》((ECRA),以加大向中國等國出口關鍵技術的難度。 本月初,國會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在一份咨詢報告中指責說,美國商務部在“保護國家安全和防止敏感技術落入中國軍方手中”這個方面,未能盡到自己的責任,在制定一份敏感技術清單方面動作遲緩等。 報告還指責說,美商務部對什麽是新興技術和基礎技術缺乏明確界定,阻礙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履行責任的能力,而在制定這些定義方面的多年拖延可能會加劇“國家安全風險”。 美商務部在回應這份咨詢報告時,沒有直接回答有關清單的問題,只稱他們已經發布了四項關於控制新興技術的規定,還有更多規定即將出臺。美商務部還宣稱,它已擴大了最終軍事用戶的覆蓋範圍,並將一些公司添加到其實體名單中。這些實體名單會限制美國供應商向華為技術和杭州海康威視等公司銷售產品。 為應對中國所謂的“科技威脅”,上周美參議院還通過了“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計劃撥款250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在技術與科研方面的投入。該法案是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和共和黨籍參議員托德·楊為首牽頭的,舒默聲稱,“如果美國再不采取行動,大力投資科研的中國就將會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 有美媒指出,近些年來美國政府的許多科學投資都呈現出了對抗中國的意圖,議員們大多以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為借口,強調美國不能允許中國主導新興領域。一些批評人士和個別眾議院民主黨人認為,“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明顯反映出一種“冷戰心態”,這可能會助長美國國內的種族主義、暴力和仇外心理。 而針對美國無理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做法,我國已有過多次明確表態。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此前曾表示,一些反華政客為了維護美國自身科技壟斷和霸權地位,濫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打壓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這是對美方自己標榜的市場經濟原則的否定,也戳穿了美方所謂“公平競爭”的虛偽面目。 汪文斌9日還指出,美國怎麽發展,怎麽提升美國的“競爭力”,這是美國自己的事,但我們堅決反對美國拿中國說事,把中國當“假想敵”。美國最大的威脅是美國自己,把自己的事辦好,比什麽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