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波羅的海小國,為什麽跳到反中反俄第一線?5月22日,立陶宛外長加布里埃烏斯·蘭茨貝爾吉斯宣布,立陶宛已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跨區域合作機制“17+1”。他聲稱該機制在歐盟“制造了分裂”,還敦促歐盟其他國家一同退出。 而在近期與俄羅斯的關係上,立陶宛也緊跟美國步伐,與俄摩擦頻頻。立陶宛的對華對俄外交政策,越發與美國同步,這也將這個人口不足300萬的波羅的海東岸小國推向國際政治的聚光燈下。 路透社在5月22日的報道中點出,基於歷史原因,立陶宛在西方推動對俄羅斯和中國采取更強硬外交政策方面“已成為主角”。 立陶宛為什麽要這麽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4月發布的一篇評論稱,立陶宛“希望它對中國的堅定立場能引起華盛頓的註意”,這是“傳達給拜登政府的信息”。 挑戰中俄,立陶宛站在了第一線 立陶宛近來密集站上反華一線。除了退出“17+1”合作機制外,立陶宛議會於5月20日通過決議,污蔑中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敦促聯合國調查所謂的“拘留營”,要求歐盟委員會審查與中國的關係。另外,決議還呼籲中國撤回香港國安法。 這項決議不具有約束力,但這讓立陶宛成為繼美英加拿大之後,最新一個認定中國在新疆實施所謂“種族滅絕”的國家。 另外在台灣問題上,立陶宛也有所“動作”。就在3月初放風退出“17+1”的同一時間,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發言人宣布,立陶宛計劃今年年底之前在台灣開設“貿易代表處”,以“擴大立陶宛和台灣的關係。” 早在去年10月立陶宛大選後,新上台的政府就開始積極推動對台關係。反對黨牽頭聯合組閣的協定中,新政府就表態要挺台,稱將“本著價值觀”發展外交政策,“捍衛世界各地自由奮鬥者,包括白俄羅斯與台灣。”新的議會和政府中還有不少人公開表示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 今年1月,立陶宛借口“國家安全”,禁止機場使用中國產的行李安檢設備。19年以來,多名立陶宛議員更是頻頻參與“聲援香港”和“聲援人權”的遊行....。。 除了對華政策外,立陶宛也采取了激進的對俄外交政策。就在23日,立陶宛剛剛緊隨美國步伐,站出來指責俄盟友白俄羅斯迫降過境客機,抓捕白俄羅斯反對派人士普羅塔謝維奇。 23日發生在明斯克機場的事件,眼下並無定論。白俄羅斯方面稱此舉是為了應對機上炸彈威脅,但美國及歐洲多國相繼措辭嚴厲地譴責這一事件,要求白方放人,甚至將此形容為“國家恐怖主義”。 對此,立陶宛政府也在事件發生後,緊跟歐美發表聲明譴責白俄羅斯:“這是針對歐盟、其他國家公民、為躲避政權迫害而尋求庇護白俄羅斯人以及國際民用航空的國家恐怖主義行為。” “白俄羅斯的領空對每個人都不安全。歐盟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所有人,無論他們的國籍,他們都受到(白俄)政權不適當行動的威脅。今天發生的事件不僅是對立陶宛的攻擊,這對整個歐盟和國際組織都是一個信號。” 作為盟友,俄羅斯對白俄羅斯方面表示聲援。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表示:“西方稱發生在白俄羅斯領空的事件‘令人震驚’,我們對此感到震驚。要麽他們應當為所有事情感到震驚:玻利維亞總統的飛機曾應美國要求緊急降落在奧地利,還曾有一架載著反歐盟示威者的白俄羅斯飛機起飛11分鐘後被要求降落在烏克蘭。要麽就不應當為其他人的類似行為大驚小怪。” 近來的一系列涉俄羅斯事件上,立陶宛緊跟西方國家的步伐。例如,美國總統拜登曾在今年3月稱普京是一個“殺手”,立陶宛總統瑙塞達隨後表示,他贊同美國總統喬·拜登的說法,也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個殺手”,他還批評其他歐盟成員國對俄羅斯采取更偏和解的路線。 4月17日,捷克以俄情報人員涉嫌參與2014年捷克軍火庫爆炸案為由,宣布將驅逐18名俄羅斯駐捷克大使館人員。隨後,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三國為聲援捷克,也宣布驅逐俄外交官。 除了路透社認為立陶宛在西方推動對俄羅斯和中國采取更強硬外交政策方面“已成為主角”,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4月7日發表的一篇評論稱:“立陶宛以跨黨派的外交政策而自豪,這一政策強調北約的重要性和有原則的反獨裁主義。立陶宛人喜歡把自己的國家稱為‘前線國家’,與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以及盧卡申科領導的白俄羅斯對抗。” “盡管立陶宛是一個人口不足300萬的國家,但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持續衝突中,立陶宛是烏克蘭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為烏克蘭軍事人員提供培訓和醫療,並提供堅定的政治和外交支持。” “為獲得華盛頓的關註” 這篇文章還稱:“這樣的立場常常會讓人側目,尤其是在歐盟。許多人會問:‘為什麽一個中等收入的歐盟小國如此熱衷於挑戰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大國?’” 文章給出的理由是俄羅斯和美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立陶宛曾是蘇聯的一部分。蘇聯時期,立陶宛國內一直有反抗蘇聯,追求獨立的活動。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並實施經濟封鎖。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獨立後,立陶宛的政治轉向了否定蘇聯歷史,並於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5月1日成為歐盟成員國。2015年1月加入歐元區。 當然,還有個原因是美國。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發布的文章稱,立陶宛希望它對中國的堅定立場能引起華盛頓的註意。立陶宛對北約的大力支持與許多其他歐洲成員國對北約的疲憊感形成了鮮明對比。 文章稱,拜登政府正在制定對華戰略,但似乎與前任共和黨制定的戰略沒有太大區別。其他北約盟國遲早會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形成自己的態度。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恐嚇策略”,立陶宛為歐洲樹立了一個罕見、堅定和放棄物質利益的“榜樣”。 “通過這麽做,立陶宛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它的政治體量,並獲得了華盛頓的關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23日也對《環球時報》說,一方面,這背後有來自美國的推動,立陶宛是一個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國家,隨著中美競爭加劇,該國開始重新考慮站位。 另一方面,立陶宛近期的對華動作,也與前段時間中國對歐盟的反制裁有關。當時,中國的名單中包含一名叫做薩卡莉妮的立陶宛議員。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是5月20日立陶宛議會涉疆決議的提案人。 大背景下,中歐關係近期也趨於緊張。3月初放風退出“17+1”並將在台設“代表處”,正值中歐矛盾點逐漸增多;通過涉疆決議和正式退出“17+1”,則是在歐洲議會宣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之後。 立陶宛對中俄的一系列敵對態度,可能影響到自身經濟。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立陶宛的國內經濟形勢不佳,立陶宛就業服務中心今年1月1日顯示,立陶宛登記失業人口27.71萬人,失業率達16.1%。 2020年全年立陶宛國內生產總值(GDP)487億歐元,同比下降1.3%。四季度GDP達127億歐元,季度環比增長1.2%,同比下降1.3%。 俄羅斯是立陶宛最大的進出口國。根據立陶宛政府2019年的官方數據,當年俄羅斯對立陶宛的出口為51億美元,進口為46億美元,都是第一。 相較而言,中國與立陶宛的進出口額並不龐大,但立陶宛是中國在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則是立陶宛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本月12日,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表示,2020年,中國與17國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034.5億美元,同比增長8.4%。 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立陶宛退出“17+1”機制: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共同倡議成立的跨區域合作機制,符合各方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願望。9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各方在推進合作過程中,一貫秉持協商自願、共商共建、開放包容的原則,堅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歐關係有益和重要補充的定位,歡迎同其他國際組織和國家在合作框架內開展合作。 趙立堅指出,當前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各項成果穩步落實,中方願同各方繼續共享發展機遇和合作成果,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行穩致遠。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機制成立9年來,成果豐碩,不會因個別事件受到影響。相信在機制成員國共同努力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必將為有關國家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