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協定能否得到歐盟批準,取決於事態如何發展”歐盟配合美國炒作人權問題、制裁涉疆人員和機構,在中方強烈譴責並立刻反制後,中歐關係陷入了緊張的局面。隨後,歐洲議會決定取消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審議會。 這份決定中歐關係的協定未來進展究竟如何,據《金融時報》(FT)24日報道,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認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能否得到(歐盟)批準,取決於事態如何發展”,“批準程序不可能獨立於中國-歐盟關係最新動向的大背景。” 東布羅夫斯基聲稱,“我們的經貿議程是以歐洲價值觀為核心: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倡導我們的價值觀,包括在必要的時候,實施制裁。”他還無理指責“中國的報復性制裁是令人遺憾、無法接受的。” 但矛盾的是,他同時表示不希望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衝突進一步升級。“歐盟一直在盡一切努力與中國建立一種平衡的、基於規則的經濟關係,而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歐洲議會中一個較大的中左翼團體 “社會主義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S&D)表示,(中國)結束對議會成員的制裁是批準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先決條件”。幾位歐洲議會議員甚至宣稱,他們不可能對“一個積極攻擊其成員的國家的經濟協定”進行投票。 但是,還有一些議員的態度微妙,他們希望通過外交方式緩和局勢。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負責中國事務的議員尤留·溫克勒(Iuliu Winkler)表示,中國在制裁爭端中進行報復的決定相當於“令人遺憾的升級”。但他說:“我希望外交努力能找到緩和局勢的方法。” 歐洲議會負責對華貿易的議員羅德裏格斯-皮涅羅(Inma Rodríguez-Piñero)則相信,“有足夠的時間改變局勢”。她補充道:“現在應該等待外交努力發揮作用。” 醞釀7年,去年12月底,中國和歐盟委員會完成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旨在推動包括德國汽車制造商在內等歐洲大型投資者的在華投資。 當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親自認定該協定的重要性,將其稱為歐盟對華關係的“重要裏程碑”(an important landmark)。 但眼看協定在歐洲走到最後一步,中歐關係又因歐方的動作變得緊張。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需要歐洲議會批準才能生效。歐洲議會原定23日就簽署協定舉行審議會。 但上周,歐盟多國突然與美國、英國和加拿大聯手,再次炒作涉疆人權議題,對負責新疆事務的官員實施制裁。很快,中方也對等宣布對歐洲10名個人和4個實體實行制裁,其中包括多名歐洲議會的議員、歐洲一些智庫和學者。 值此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約,再次對中歐貿易合作指指點點。據路透社3月24日報道,他在北約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妄稱,是否對歐盟“履行承諾”、向歐洲開放經濟“取決於中國”。而在另一場講話中,布林肯又假惺惺地聲稱,美國不會強迫盟國“選邊站”。 對於歐盟配合美國主動挑起制裁事端,15個中國駐歐盟國家使館已在3月22日至24日期間向駐在國提出嚴正交涉。 而就歐洲議會決定取消《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議會議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4日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歐投資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 |